神話傳說、三晉民俗、文物故事、 文旅景區。巳巳年味兒,那些與“蛇”有關的故事都在這里!
大家好,我是軼楠。正月初二,《山西話》乙巳年春節系列節目“探秘山西蛇文化”,與您一起分享“汾陽‘串黃蛇’”。
陽“串黃蛇”
在汾陽,有一項獨特的傳統民俗活動——“串黃蛇”,也就是九曲黃河陣。這一民間社火活動在汾陽市峪道河鎮后溝村傳承已久,每年元宵節期間,這里便熱鬧非凡。
“串黃蛇”起源于數千年前的戰火,歷經歲月沉淀,凝聚著黃河流域百姓的智慧。它將軍事元素與宗教文化相融合,演變成集祭祀與娛樂一體的活動。百姓們借此祈神求福,也表達著對黃河與九州大地的尊崇。
九曲黃河燈會的習俗源遠流長,隨佛、道教傳播傳承。后溝村完好地保存著九曲黃河陣。峪道河鎮是汾陽四大集鎮之一,秦晉古驛道、孟良寨等聞名遐邇,馬跑神泉、彪嶺樵歌曾是古汾陽八大景,自古就是風景名勝區。
后溝村是個小村落,距縣城近15公里,舊時屬張堡豐里。村子四面環山,村舍錯落,風景秀麗,鄉音淳樸、秧歌婉轉、黃河陣燈火輝煌,滿是黃土高原的古老氣息。村里雖小,卻有不少古建筑,兩座關帝廟分立村南寨垴與村中,村東的華嚴庵建于明天啟年八月,庵內有七寶玲瓏塔,自此,后溝村成了峪道河的佛教圣地。華嚴庵供養佛祖有起塔和燃燈兩種方式,九曲黃河陣燈會便是燃燈供養。
九曲黃河陣別名眾多,因路線三回九轉,寓意“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在汾陽被稱作“串黃蛇”。后溝村傳統黃河陣由黃河牌樓、塔塔旺火和黃河陣構成。受歷史和自然條件影響,如今搭建程序簡化,主要儀式有搭牌樓扎陣、請神插牌位、祭神祈福、娛樂表演、放焰火、游陣、送神這七項。
黃河陣牌樓建在入口處,占地8平方米,高3.5米,頂部松枝彩旗、彩燈高懸。牌樓內有神案,供桌上放著盛滿五谷、用黃紙密封的斗,斗里插著十三個神牌位。在牌樓右前方8米處,是用黑炭壘成的塔塔旺火,呈饅頭狀,既為人們供暖,也寄托著對興旺生活的期盼。舊時黃河燈陣插著代表古代九州的九州旗,有人認為串九曲黃河陣如同神游九州。黃河陣中央立著10米高的長命桿,懸掛數面大旗。
九曲黃河燈陣由361根燈柱組成,橫、豎各19根,占地900平方米。燈柱高1.5米,由細樹桿制成,用高粱秸稈橫桿相連,間距1.5米,斷開處為通道,全長約900米。通道蜿蜒成九個回字,有人說象征佛家“卐”字。整個燈陣正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描繪,容易讓人迷失其中。
求燈是活動的重頭戲,人們串九曲黃河陣,不只為熱鬧,更是一場莊重的祈福許愿儀式。后溝村的黃河燈有平安、風調雨順等多種類型,許愿后將燈帶回家,若心愿達成,次年要帶燈還愿。
“串黃蛇”是春節期間民眾自發的娛神供佛活動,是獨特的民間習俗,已成為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蘊含著祖先對黃河的崇拜,是研究古代文化、汾陽民俗和佛教傳播的“活化石”。
九曲黃河陣,曲中無直,但人生曲中有直,無曲便無直,曲中以求直,暢游可感悟人生。九曲黃河陣,已不是廝殺的戰場、除妖斬魔的工具,而是歡樂的海洋,是人類進步、和諧、文明、富裕的縮影,給游人以平安、幸福和希望。
來源:山西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