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歷來重視開工大吉,經濟發達的地區更是如此。蛇年新春開工第一天,蘇南重鎮常州,以企業發展為主題召開全市新春第一會,頂格禮遇企業家、尊重企業家,把常商們請上最前排。
城市級的禮遇,常商擔得起。近年來,常州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城市明星,大步跨進“萬億城市”行列,新能源之都聲名鵲起。2024年,常州更是拼出好成績,地區生產總值10813.6億元,增長6.1%、蘇南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6%,稅收占比連續兩年江蘇省第一。這背后,常商們是主力軍,是操盤手,是常州華麗轉身、涅槃蛻變最活躍因素。
常州召開新春第一會。圖源:常州發布
1
常商有什么底氣站到最前排?數據是最直觀的憑證。
在《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制造業500強榜單》中,常州9家企業入圍民營企業500強,11家企業入圍制造業500強,入圍企業數量位列全省第三。其中,中天鋼鐵、天合光能、東方潤安、金峰水泥、德龍金屬、萬邦金之星、國強鍍鋅、上上電纜等眾多企業都已做到行業內的頭部。
理想汽車作為常商的杰出代表,去年10月14日,迎來了第100萬輛整車下線,成為中國首家達成百萬輛里程碑的新勢力車企,2024年上半年,理想汽車產量占江蘇省汽車產量的35.4%,成為江蘇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的車企。而與理想比肩的比亞迪,則是常州最快速跨入百億級俱樂部的工業企業,一年為常州新能源乘用車貢獻了近50%的產量。
理想第100萬輛車下線。圖源:常州發布
除了大眾熟悉的行業“頂流”,一些身居幕后的零部件企業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去年4月,全球最大的江海直達純電動力集裝箱船“中遠海運綠水01”首航,這艘萬噸級純電動力集裝箱船,搭載的正是由中創新航研發的36只可更換船用集裝箱式電池產品,相當于800多輛新能源汽車的載電量,預計全年減排廢氣2472噸;前年5月,國產大型客機C919開啟全球首次商業載客飛行,常州啟賦安泰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參與了C919改進型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的研發設計及批產配套工作,這也是國產大飛機至關重要的“尾翼骨架”。
企業興則產業興,產業興則城市興。仍然以理想和比亞迪為例,2024年新能源整車產量約80萬輛、占全省產量的70%,其所帶動的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超4500億元。將二者的案例映射到全局,常州全市上市企業突破10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5400家,高新技術產值占比59.1%,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居于全國第三,投資熱度連續三年全國第一,工業對經濟發展貢獻度江蘇省第一。
2
能站在最前排,除了實力帶來的底氣,還需要一些敢為人先的魄力。近兩年,“勇爭第一、恥為二手”的常商在很多未來產業方面都跑在了全國甚至是全球的前頭。
比如合成生物。去年10月,由常州百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第二代RFect V2 siRNA轉染試劑取得了顯著成效,這意味著在轉染試劑這個合成生物的細分賽道,常州已擁有媲美國際水平的技術。
百代生物研發人員在工作。圖源:常州科教城
合成生物學,又被譽為“21世紀最具顛覆性的前沿技術之一”,其核心在于人工可設計和編寫基因組,讓細胞為人類活動生產想要的物資,可以說,掌握了合成生物技術和方法,就等于可間接管理未來基因庫。
這個2024年才逐漸活躍于大眾視野的未來熱詞,常商們早已躬身入局了十余載。2010年,常州生化制藥龍頭千紅制藥與在生物技術領域頗有建樹的華子春教授團隊進行合成生物相關領域的研究,并獲得了首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
自那以后,常州便開始從頂層設計、人才引育、社會治理等方面,“全鏈式”培育合成生物相關企業,如今,常州生物領域的主要企業已有72家,其中高企32家、規上企業31家、“專精特新”企業22家,上市公司2家,潛在獨角獸2家,匯集了創健醫療、藥物研究所、常茂生物、康潤生物、三高生物等一批重點生物企業,成為常州做大做強合成生物產業的寶貴資源。
與合成生物的發展軌跡相似的還有另一個未來產業——低空經濟。早在2015年,我國低空空域管制放松后的第二年,商業神經敏感的常商們便嗅到了市場的風向,他們先是在天目湖建設了首個通用機場,然后借著建機場的契機,超前規劃了溧陽無人機產業園和無人機特色小鎮的建設,并配備了當時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無人機試飛跑道和試飛基地,同時獲批全國唯一真高500米、半徑3公里無人機訓練空域。
溧陽無人機產業園。圖源:常州發布
短短幾年時間,溧陽就形成了以無人機系統研發及關鍵零部件和整機高端制造為核心的產業鏈集群,單是溧陽無人機產業園就擁有近20家無人機整機制造、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企業。目前,常州正常經營的無人機相關企業共250家左右,雖然這些企業的社會知名度并不高,但其產品市場份額卻能在行業里獨占鰲頭。
3
常州這座城市,給人最深的印象是務實。這表現在對實體經濟的長期主義,也表現對企業家的高看一眼、厚愛三分。
最近一段時間,常州因為一份超絕的稅收占比成功出圈,84.1%的稅收占比,一舉超越了經濟體量更大的蘇州、無錫等新一線城市,連續兩年居江蘇省第一名。但當仔細分析這份成績單就會發現,其中最大的亮點并不是稅占比全省第一,而是常州落實支持創新和制造業優惠占比在江蘇遙遙領先,換句話說,常州的財政收入明明可以更高,明明有輕松跨過700億門檻的實力,但政府卻盡可能地減免了企業稅收,最終把錢讓利給了企業。
這種不圖一時爽、為畫長久利的“做減法”行為,便是常州一直堅持的耐心資本和長期主義。再舉幾個例子,為了最大規模擴建“人才池”,常州連續8年實施兩輪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百千萬工程”,累計培訓人員超5.4萬人次;為了提升民營企業話語權,常州連續多年出臺《關于加強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家創新創業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進一步暢通政企溝通渠道;而不論是日漸強大的新能源產業,還是橫空出世的合成生物,常州都是幾十年初心不改,從頂層設計,到企業招引,再到“政—產—學—研”各個環節,用保姆式的服務為企業爬坡過坎鋪路,為常商提振信心架橋。
常州比亞迪基地車間。圖源:常州發布
如今,無數創新創業的故事已被傳為佳話:中創新航鳳凰涅槃,李想攜“三頁PPT”在常州實現“理想”;星星充電讓中國充電樁走向世界;星宇車燈讓央視春晚跳動賽博光芒……
企業也與城市相互成全。截至目前,常州共有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9家,全國同類城市領先;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3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75家,數量均處于江蘇省第一方陣。
進入2025年,常州回饋企業的力度只會更大。常州將拿出力度空前的政策“組合拳”“加油包”,出臺一攬子政策,聚焦企業急難愁盼、回應企業關心關切,規范涉企執法行為,全力當好“店小二”“急郎中”,推動更多惠企政策“非申即享”“直達快享”,加強綠電、算力等新型要素供給,以一城之力度,讓企業家滿滿當當感受到“獲得感”。
懂得產業、舍得投入、方能等得花開。常州和常商,生動詮釋了城市與企業之間最好的關系,也為中國面向更高端前沿產業的突圍提供了思路。雙向奔赴的二者,一定能走得更遠。
(大眾新聞·風口財經首席記者 呂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