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衫女俠|文
財商俠客行|出品
圖片來源:宇樹科技官網
2025年最火的賽道是什么?
在被稱為“科技春晚”的CES(消費電子展)上,一個預測轟動了整個科技圈:
“機器人技術的‘ChatGPT時刻’即將到來。”
要知道,在2023年“人工智能的iPhone時刻”的觀點提出之后,AI就成為引領美股牛市的最強賽道。
更出圈的是,機器人不僅是“科技春晚”CES的主角,還登上了中國蛇年春晚的舞臺。
春晚節目《秧BOT》上,主角正是16臺Unitree H1機器人,它們的舞蹈動作精準流暢,以驚艷的表現證明了我國在足式機器人領域的全球技術領先地位。
這一次,輪到機器人站上了風口浪尖,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是否也該考慮考慮,給組合上點“機器人密度”了?
01
領漲!機器人在“覺醒”
開年以來,機器人賽道投資熱度不減。
個股輪番掀起了漲停潮,機器人更成為領漲全場的行業。
在259個申萬三級行業指數中,申萬機器人行業指數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達到10.95%,排名第三。
而自“924”A股反彈以來,申萬機器人行業指數漲幅接近翻倍,達到98.08%,在259個申萬三級行業指數中排名第一,成為A股的行業領漲先鋒。(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1/27)
機器人指數表現不俗。
數據顯示,“924”以來,中證機器人指數(H30590)累積漲幅已經超過46%;開年以來也持續活躍,已經錄得5.04%的漲幅,表現居前。(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1/27)
02
機器人為什么辣么火?
機器人賽道為什么突然間這么火?
1?? 從夢想照進現實,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
在CES 2025展會上,地球人突然發現,機器人已經“覺醒”。
一支由14款人形機器人組成的“機器人軍團”炸裂全場,全球首臺基于高通SoC的端側多模態AI大模型人形機器人表現驚艷,“全球首款模塊化AI伴侶機器人”Ai Me,不僅能攝像,還能進行AI物體識別。
多款國產人形機器人和靈巧手表現搶眼。掃地機器人不僅長出了仿生機械手,還擁有“AI大腦”;網紅Go2機器狗引發一眾科技粉絲的圍觀;AI仿生寵物,就像智能版的毛絨玩具,能對話,還能觸摸作出反應。
科技巨頭們紛紛搶占機器人賽道。
兩個月前,華為在深圳啟動了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全力助推國產人形機器人更快落地。
CES展會上更有消息透露,人形機器人Optimus可能在2025年實現量產。
機器人行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
業內普遍認為,2025年或是人形機器人落地量產的元年,機器人發展已經從夢想照進現實。
高盛預測,到203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或將達到380億美元,是此前預測值的6倍多。而據麥肯錫報告最樂觀預測,長期來看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或可達120萬億級別,是一個嶄新且空前龐大的藍海市場。
換句話說,人形機器人正逐漸從0到1的實驗室概念驗證階段,邁向從1到N的商業化爆發階段,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即將到來。
2?? 政策持續加碼,產業空間巨大
2021年以來,A股的人形機器人板塊總共出現過5次大漲行情,前4次的觸發因素都是來自于海外事件驅動,唯獨“924”以來的11月這波機器人是A股的獨立行情,觸發因素來自于華為機器人的入局。
這一投資視角的變化引發了資本市場的極大關注。
中歐中證機器人指數發起基金經理宋巍巍點評道:
“人形機器人的驅動,從之前只看海外,到現在國內人形機器人的消息催化就可以引領板塊行情,這是一次定價權的轉換,也是側面印證我國人形機器人技術發展的進步。”
在A股做投資,選擇正確的產業趨勢非常重要,而機器人不僅是時代趨勢,也是我國產業政策的重要方向。
2023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支持建設人形機器人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凝聚產學研力量提升關鍵共性技術供給能力。
截至2024年6月,國內已成立9家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各地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如重慶、杭州等城市的相關政策。
今年1月7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養老科技和信息化發展應用,重點推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人工智能等技術產品研發應用。
根據《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計,2026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超百億元,達到104.71億元。2030年有望成長為千億市場,市場規模達1192.46億元。預測到2029年,該市場規模有望擴大至750億元,占據全球市場的32.7%。(資料來源:立德研究院,報告發布時間:2024/4/9)
申萬宏源指出,《“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到,“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五年累計增速翻倍,機器人是未來五年營收和密度將有翻倍空間的細分領域。
機器人密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制造業自動化程度的重要指標。2023年,我國的機器人密度已經達到470臺,全球排名第3位。
國泰君安認為,中國具備全球領先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基礎,未來有望充分享受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的產業紅利。
3?? 市場風險偏好高彈性,資金集中擁抱科技
從二級市場的角度來看,“924”以來,高彈性的科技板塊贏得了更多資金的關注。
Wind數據顯示,以寬基指數為例,從2024年年初到9月23日,寬基ETF中凈流入規模最大的分別是滬深300、中證1000和中證500;
而在“924”之后,中證A500、滬深300、創業板類和科創50成為了寬基ETF中的“吸金大戶”。
其中,創業板類和科創50都代表了高彈性的科技成長板塊。
這也跟行情啟動的背景有關,“924”以來,美聯儲降息疊加我國央行貨幣政策轉向,流動性寬松推動權益市場走牛,其中科技股、成長股表現更為強勢。
機器人自然成為了資金重點布局的對象。
03
如何給投資加點“機器人密度”?
國家的機器人密度正在持續提升,作為普通人,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給投資組合加點“機器人密度”?
但是,機器人這么專業的賽道,未來誰能夠真正勝出真的很難說,自己選股難度太大,看好機器人賽道,不如直接考慮布局機器人指數基金。
比如中歐中證機器人指數基金(代碼:A類020255 C類020256),就是目前跟蹤中證機器人指數場外規模較大、流動性較好的一只基金,根據基金季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合計規模為8.57億元。
中歐中證機器人指數基金是去年1月17日成立的,發行的時機非常巧妙,剛好踩中了去年年初和“924”以來的兩波行情。
基金定期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歐中證機器人指數A成立以來累計回報達到19.71%,同期中證機器人指數漲幅為14.92%,同期業績基準漲幅為14.52%。
圖:中歐中證機器人指數A成立以來業績表現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統計區間2024/1/17~2024/12/31
中證機器人指數也是當前A股極具代表性的機器人指數。
1??機器人全產業鏈,一網打盡
中證機器人指數(H30590)聚焦機器人全產業鏈,指數樣本都是各種和機器人相關的上市公司,包括系統方案商、數字化車間與生產線系統集成商、自動化設備制造商以及自動化零部件商等等。
圖:中證機器人指數申萬三級行業分布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1/27
從申萬三級行業分布來看,指數成分股主要布局了工控設備、機器人、橫向通用軟件、清潔小家電、安防設備等與機器人高度相關的細分行業,可以說將指數機器人全產業鏈一網打盡,既有上游的減速器、伺服系統和控制器等,中游的機器人本體,也有下游的機器人集成及應用公司。
2??聚焦龍頭,代表性強
中證機器人指數也是一只“小而美”的成長型指數。
“小”體現在市值上。
指數共包含70家上市公司,成分股合計市值為10796億元,平均總市值為154億元,市值中位數為81.13億元。
從具體成分股的市值分布來看,市值1000億以上的成分股數量只有2只,累計權重占比為20%,總市值在100億以下的成分股數量則高達42只,市值風格上偏向中小市值。
“美”,則是指數匯聚了機器人各個細分行業的龍頭。
圖:中證機器人指數前十大權重股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1/27,所列個股僅作為指數構成介紹,不作為投資建議
中證機器人指數成分股集中度較高,截至2025年1月27日,指數前十大成分股累計權重為53.35%,覆蓋了機器人上、中、下游產業鏈的細分行業,包括工控行業、清潔小家電、人工智能還有當前最受關注的減速器行業等等。
3??高彈性特性明顯
從歷史表現來看,中證機器人指數高彈性的特征相當突出。
根據Wind數據,指數發布以來(2015/2/10~2025/1/27)累計回報為27.94%,表現強于同期滬深300、中證500和創業板指,在“924”以來的反彈中,中證機器人指數表現更是領先于這三大寬基指數。
同時中證機器人指數的夏普比率也處在相對領先位置,這意味著指數投資性價比或較高。
4??估值適中,機器人的“春天”剛剛開始
那么,當前中證機器人指數的投資時機又是否合適呢?
來看看估值的情況。
經過年初以來的一波上漲,當前中證機器人指數的市盈率PE-TTM為45.34倍,處于指數發布以來(2015/2/10~2025/1/27)26.92%的歷史分位,也就是說,比歷史上73%左右的時間要便宜。
市凈率PB為3.78倍,處于指數發布以來(2015/2/10~2025/1/27)55.01%的歷史分位,低于歷史上45%以上的時間。
所以,不論是市盈率還是市凈率,中證機器人指數的估值水平都還處于適當位置,加之行業趨勢向好,當前還是比較適宜的介入時機。
當前流動性充沛的市場環境利好科技成長股以及小盤股,在全球具有競爭力的我國制造業資產,尤其是科技類的資產,將是本輪市場的高彈性板塊。其中,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下游應用之一,人形機器人技術和工業機器人技術將代表一個國家先進的制造業能力,也是各個科技巨頭大力投資的方向。
除了中歐中證機器人指數基金(代碼:A類020255 C類020256),中歐基金持續逆勢布局科技相關權益基金,“全家桶”系列產品矩陣全面覆蓋了上游制造、中游大模型、下游應用端以及全產業鏈和不同市場。2024年共成立7只布局科技行業的主動型基金以及被動指數基金,力爭發揮資源配置優化、價值發現和市場引領作用。
中歐基金“科技戰隊”不僅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科技成長風格的基金經理團隊,還有來自科技研究團隊的研究支持,他們以超10萬小時的研究耕耘用細分領域的專業實力為投資賦能。基于此打造的中歐科技系列產品布局人工智能、TMT、半導體芯片、新能源、科技制造、港股科技、科創等科技領域,為投資者把握科技產業浪潮機會。
04
結語:與機器人共舞
機器人的時代已經勢不可擋,地球人應該怎么辦?
在《與機器人共舞》一書中,作者寫道,隨著“無處不在的計算”時代的到來,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智能機器時代。在未來幾年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給世界帶來的影響將遠遠超過個人計算和互聯網在過去30年間已經對世界造成的改變。
站在時代的拐點上,舊的軌道很可能突然斷裂,甚至連火車都可能在一夕之間成為歷史,在這場巨大變革的浪潮中,普通人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在場的能力,在學習、工作上如此,在投資中也是如此。
比如在資產配置上,我們也可以適當關注,考慮給組合加點“機器人密度”。
注: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截至2024/12/31。
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
中歐中證機器人指數發起A的成立以來漲跌幅19.71%, 同期業績比較基準14.52%。
歷任基金經理:宋巍巍20240117-管理至今。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您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文件和風險揭示書,充分認識本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本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
本基金為股票型基金,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于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和混合型基金。
本基金為指數基金,主要采用完全復制法跟蹤標的指數的表現,具有與標的指數相似的風險收益特征。
中證系列指數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編制和計算。關于指數值和成分股名單的所有版權歸屬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本基金可投資于港股通標的股票。
除了需要承擔與內地證券投資基金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本基金還面臨港股通機制下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很厲害哦,全文都看完了呢!順手【點贊】【在看】,錢包跟著膨脹!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