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蜜雪冰城?
蜜雪冰城的門店遍布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從東海孤島到五岳之巔,無論你走到哪里,總能找到那醒目的紅色招牌。東海的嵊泗大洋島是一座孤懸大海上的島嶼,但是島上竟然有一家蜜雪冰城;光人爬到泰山頂都要4至8個小時,蜜雪冰城卻直接把店搬上去了,而且只比城市門店貴一元;就連號稱“人類禁區”的哀牢山都有蜜雪冰城的身影。
此外,蜜雪冰城還開始進軍全世界,在日本,蜜雪冰城選擇在“日本的香榭麗舍大道”上開店,與Lv、Dior等高端品牌為鄰,而且蜜雪冰城陸續在印度尼西亞、緬甸、老撾、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國家開設了門店。
2025年第一天,蜜雪冰城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蜜雪冰城IPO可謂一波三折。2022年9月和2024年1月蜜雪冰城分別向中國證監會提交A股和港股上市申請,但最終均上市未果,算下來蜜雪冰城已經在2年多的時間三次沖擊IPO。
蜜雪冰城連續兩次IPO未果,說明茶飲品牌上市的難度并不算小。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4年初,古茗、蜜雪冰城、滬上阿姨等新茶飲品牌就已經集中提交了招股書,除了茶百道順利上市,其他都未能順利完成上市。其中上市失利的就有蜜雪冰城。
目前蜜雪冰城已經是全球體量最大的茶飲品牌,有人戲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蜜雪冰城”。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擁有超過45000家門店,其中海外門店4800家,覆蓋澳大利亞、日韓以及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有大量的華人分布,也證實了蜜雪冰城遍及華人分布區。
近三年凈利潤近百億的蜜雪冰城為何如此著急上市,持股分別為42.78%、身價高達450億的張紅超、張紅甫兩兄弟這次沖擊IPO能否如愿?
蜜雪冰城“不差錢”
和此前奈雪的茶著急上市不同,當時奈雪的茶在2021年6月上市的前三年,凈虧損超過3億元,在上市當年的虧損更是高達45.25億元。而奈雪的茶從上市當日破發算起,股價跌幅已經超過了93%,市值僅剩21億港元左右。2021年至2023年,其營收分別為42.97億元、42.92億元、51.64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5.25億元、-4.69億元以及1322.40萬元。2024年上半年再度虧損4.35億元,奈雪的茶盈利能力堪憂。
而蜜雪冰城以其獨特的商業模式一直保持較高的盈利水平。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分別實現營收135.76億元、203.02億元以及186.6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20.13億元、31.87億元和34.91億元。其凈利率分別為14.8%、15.7%和18.7%,凈利率穩步提升。作為對比,奈雪的茶2022年和2023年凈利率分別為-11.9%和0.22%,2024年上半年凈利率為-17.29%。可見張紅超、張紅甫兩兄弟以賣包裝材料的商業模式保證了利潤率。
從財報數據來看,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的凈利潤高達88億元,蜜雪冰城本身“不差錢”,同時逐年增長的利潤證明了蜜雪冰城商業模式優秀且非常穩健。
招股書顯示,蜜雪冰城99%的門店為加盟店。蜜雪冰城向加盟店出售設備以及吸管等包裝材料,并提供生產奶茶的原材料。作為國內下沉市場最厲害的奶茶品牌,蜜雪冰城覆蓋了中國內地31個省份、自治區及直轄市,超過300個地級市、1700個縣城和4900個鄉鎮,其覆蓋廣度和下沉深度為行業內最高。其中這些門店中有57.2%的門店位于三線及以下城市。
為保障數萬家門店的原料配送,蜜雪冰城在河南、海南、廣西、重慶、安徽擁有占地近80萬平方米的五大生產基地,五大生產基地主要生產糖、奶、茶、咖、果、糧、料七大品類用于制作飲品的食材,年產能高達165萬噸。
2023年蜜雪冰城飲品出杯量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從終端零售來看,蜜雪冰城同樣是中國第一全球第四的現制飲品品牌。
賣茶飲只是“幌子”?
“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憑借低廉的價格、洗腦的主題曲、可愛又有點小壞的“雪王”,蜜雪冰城近兩年異軍突起,火遍大街小巷。尤其是2元一支的冰激凌征服了無數消費者,很多消費者甚至會問,這么便宜的價格,他們怎么賺錢?
其實蜜雪冰城的直營店數量較少,營收也只占總營收極少的一部分,同時即便蜜雪冰城的加盟店高達99%,其加盟管理費收入占比也相對偏低,2022年該項收入占比甚至不到總營收的3%。真正給蜜雪冰城帶來利潤的或是其包裝和食材。
以2022年蜜雪冰城招股書數據為例,2022年第一季度,蜜雪冰城向加盟商銷售食材的營收為17.56億元,占總營收的72.16%。同期包裝材料的收入占總營收的15.55%,兩項收入總和占總營收的88%,該項數據在招股書的近三年同期數據占比均超過85%,成為蜜雪冰城最主要的營收來源。2021年幾分錢一支的吸管就為蜜雪冰城帶來了3.06億元的營收。全年包裝材料累計收入17.8億元。2024年前三季,蜜雪冰城的“商品和設備銷售”就占了總收入的97%。
投資人劉波表示蜜雪冰城并非傳統意義的餐飲公司而是一家供應鏈公司,九成左右的收入都來自于食材和輔材。“蜜雪冰城2元一個冰淇淋,4元一杯現場制作的檸檬水,蜜雪冰城似乎是新茶飲生物鏈最底層的存在,但卻是新茶飲里最賺錢的品牌之一,吸金能力極強。其龐大的門店規模和獨特的供應鏈生意經,才是利潤的保障。”
盡管蜜雪冰城“不差錢”,但上市的壓力依然存在。茶飲品賽道競爭慘烈,頭部茶飲品牌也紛紛下沉市場,古茗、霸王茶姬等中高端茶飲品牌也逐步向下沉市場滲透,不斷加快開店腳步,這些茶飲同行的降維打擊,對蜜雪冰城帶來不小的競爭壓力。“蜜雪冰城目前門店密度過大,已經接近市場容量上限,直接造成了同品牌的內卷,而加盟店的最終目的是盈利,如果加盟店不賺錢,蜜雪冰城的盈利模式再先進都難以持久,上市就成了唯一選擇。”劉波指出了蜜雪冰城“不差錢”卻要上市的緣由。
茶飲蜂擁IPO的背后
奈雪的茶2021年成為新茶飲第一股。茶百道也于2024年4月23日登陸港交所,成為“加盟制茶飲第一股”。這兩家都是新茶飲的幸運兒,但其他上百家新茶飲的上市之路則異常坎坷。但奈雪的茶在港股表現一般,市值已經蒸發超九成。茶百道在2024年上半年凈利潤也同比下滑了六成,至今市值也蒸發了1/3。
2024年是中式新茶飲角逐IPO的一年,2024年1月2日,古茗控股和蜜雪冰城同時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2月14日滬上阿姨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三家上市均未果。古茗控股、滬上阿姨和蜜雪冰城均已重新遞交招股書,其中,2024年12月9日,古茗港股IPO獲得中國證監會備案,只是至今仍然未能完成上市。
相比A股上市的嚴苛,新茶飲品牌幾乎都選擇港股上市。但劉波認為,港股的融資體量相對較小,奶茶飲品的流動性偏低,想要變現并不容易。“新茶飲集中上市,其目的肯定是希望獲得更多融資,為前期投資者提供一個變現的通道,港股的變現能力不高。而茶飲海外上市門檻高,巨頭多,難度更大。同時投資者對消費賽道普遍存在投資收縮的心態。對于資本而言,早上市就意味著資本能盡快退出,一旦蜜雪冰城業績放緩,將引發資本市場對于蜜雪冰城的折價,這是投資方不能忍受的。”
相比國內市場的競爭慘烈,東南亞因有大量華人,且平均消費年齡較輕,東南亞市場的消費者平均年齡只有29歲,且整體市場規模比較大,2023年東南亞整體線上線下零售規模達到4萬億美元 ,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新興消費群體,讓東南亞成為新茶飲廝殺的新戰場。蜜雪冰城4800家海外門店也多集中在東南亞。以印尼為例,當地房租水平不高,人工費用遠低于國內,但門店的營業額普遍更高,有些門店3個月即可收回成本,在國內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下,很多茶飲品牌開始布局全球化,尋找更多的增量市場。
蜜雪冰城海外的近5000家門店,配送成了問題,為了配套海外市場,推出更適合海外市場的產品,蜜雪冰城專門成立了服務東南亞的研發部門,研發與倉儲物流板塊獨立,并將國內倉儲物流人才派駐各個國家,以提升海外倉庫管理效率。為降低人力成本,蜜雪冰城開始啟用大量本地員工,其中印尼員工占當地分公司員工總數的96%。
國內門店容量飽和,海外擴張面臨供應鏈壓力,而蜜雪冰城的商業模式過度依賴加盟店,加盟店的開設速度成為影響其業績增長的關鍵,一旦加盟速度放緩,將直接影響業績,因為蜜雪冰城的這種模式盡管賺錢,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上市就成為蜜雪冰城解決弊端的一大途徑。畢竟資本市場對其業績表現更為看重,一旦業績增速放緩,必然影響其市值,這對創始人和前期投資者的表現將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不差錢”的蜜雪冰城第三次IPO能否如愿,引發關注,而更讓市場關注的是,蜜雪冰城獨特的模式,可能是茶飲賽道活得最好的一家。
該文為BT財經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復制、傳播或改編該文章,如構成侵權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 者 |夢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