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財政部門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21.97萬億元的財政收入中,非稅收入為4.47萬億元,占比達到20.4%,創下過去30年來的新高。
有網友將罰沒收入與非稅收入等同起來,認為這4.47萬億,均屬于罰沒收入。這種理解是對客觀事實錯誤的描述。
在我國的《統計年鑒》中,收錄了財政收入中各項收入的具體金額,包括非稅收入的一些明細項目。
《中國統計年鑒2024》,收錄了2023年,主要財政收入項目,非稅收入的3.56萬億元中,專項收入8078億元、行政事業性收費4068億元、罰沒收入3937億元、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659億元、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15054億元。
所以,罰沒收入并不是非稅收入的大頭。
但2023年全國3937億元的罰沒收入,是2007年以來的第二高,僅次于2022年度的4214億元,這也是一個客觀的事實。
歷年來,罰沒收入在財政收入中所占比重,發生過怎樣的變化?下圖展示了2014年以來的這種變化。
從多年來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看,國有資本經營和國有資源有償使用兩項所得始終是非稅收入的大頭,只是波動較大,比如2022年達到8.4%,2015年卻僅有4.0%。
網友們比較關心的罰沒收入所占比重,過去三年(2021年-2023年)均超過了1.8%,2024年很可能也在1.8%以上。等到財政部門年中的決算數據出爐,我們就能知道結果了。
但在2020年以前,罰沒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要明顯低于2020年以來的數據。
專項收入的比重,2015年來是持續下降的,2023年為3.7%,但仍高于2014年2.6%。
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比重,2014年為3.7%,2023年下降到1.8%,下降幅度還是非常明顯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