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Daily的太空簽名
來源:go.nasa.gov/EarthName
2025年2月9日,太空日報第142期
圖源:火箭實驗室
北京時間2月9日凌晨4點43分(美國東部時間2月8日下午3點43分),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的“電子號”(Electron)火箭從新西蘭1號發射場的A工位升空,為法國公司Kinéis部署了第四批五顆衛星。
這是該公司為Kinéis執行的五批次發射中的第四次(此前三次分別于2024年6月、9月和11月完成),旨在構建一個專注于物聯網服務的衛星星座。火箭的助推級在升空約一小時后,將衛星送入預定高度646公里、傾角97度的軌道。
圖源:火箭實驗室
根據2021年簽訂的合同,火箭實驗室將通過五次“電子號”發射完成Kinéis星座的全面部署。Kinéis高管曾于去年秋季表示,預計整個星座將于2025年年中投入運營。公司當時稱,首批服務(包括物聯網通信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追蹤)或于2025年初通過前10顆衛星啟動,但此后未再更新進展。
值得關注的是,Kinéis于12月23日宣布其創始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蒂瑟朗(Alexandre Tisserant)已離職,但未透露具體原因。目前,公司監事會主席克里斯托夫·瓦薩爾(Christophe Vassal)暫代領導職務,計劃在2025年第一季度任命新CEO。蒂瑟朗在聲明中表示:“過去數年充滿集體成就與雄心勃勃的項目,我自豪地告別Kinéis,相信公司已奠定堅實基礎,將繼續成長壯大。”
貝克的豪言:小型發射“已破局”
此次任務是火箭實驗室2025年的首次發射。2024年,該公司共執行了16次“電子號”任務(包括兩次亞軌道改型火箭HASTE)。盡管未公布2025年具體目標,但公司預計發射次數將再創新高。
在小型發射市場,火箭實驗室憑借穩定的表現穩居領先地位,而多數競爭對手仍在技術與資金困境中掙扎。2月4日,公司創始人兼CEO彼得·貝克(Peter Beck)在“小衛星研討會”(Smallsat Symposium)的主題演講中高調宣示勝利。他通過視頻表示:“我們的觀點是,小型發射問題已經‘得到解決’,‘電子號’在此領域表現極為成功。”
貝克強調,盡管SpaceX的“拼車”任務(如Transporter和Bandwagon系列)提供了更低成本的共享發射選項,但“電子號”仍通過專注小衛星專屬發射、滿足客戶對定制化軌道與時間窗口的需求,開辟了獨特市場。“許多人曾預言這類拼車服務將終結小型發射,但事實恰恰相反——小型發射市場持續擴張,我們的合同和發射數量逐年攀升。”
為佐證這一觀點,火箭實驗室于2月4日宣布與日本iQPS公司簽訂四枚“電子號”發射合同,用于部署雷達成像衛星星座。其中三次發射定于2025年,第四次在2026年,每次任務搭載一顆iQPS衛星。貝克在聲明中指出:“星座部署需要衛星按定制時間表進入精確軌道,以最大化數據收集或服務能力。這正是‘電子號’專屬發射提供的獨特且可靠的服務。”
談及SpaceX“星艦”等新興“超重型”火箭對行業的潛在沖擊,貝克在演講中顯得從容:“它們適合特定用途,但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他以空客A380等大型客機未能取代小型飛機市場為例類比,并總結道:“超重型火箭將在星際任務等領域大放異彩,但我不認為它們會摧毀整個發射行業。”
參考[1]https://spacenews.com/rocket-lab-launches-fourth-set-of-kineis-satellites/
[2]https://x.com/RocketLab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