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春寒漸退。
距離第4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正式提名名單的出爐,只有兩三天時間了。
而繼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公布賽果之后,被稱作“風向標”之一的香港編劇家協會大獎,公布了2024年最佳電影角色演員的入圍名單。
不妨再做一場預判。
以上圖可見。
年度大熱電影《破·地獄》占了三席,分別是黃子華、許冠文和衛詩雅,余下兩席,則由《臨時劫案》的郭富城和《爸爸》的劉青云探手“笑納”。
這與筆者早前預判的影帝入圍名單,非常相近。
相對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來說,筆者認為,香港編劇家協會的認知和判定,會更加接近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終結果。
而能更進一步貼近最終賽果的,當然就是尚未揭曉的香港導演協會大獎了。
而筆者始終確信,四強已定。
邏輯很簡單。
毫無疑問,縱然同樣會面臨人脈、關系、親疏等因素的困擾,但影評人、編劇和導演這三種身份,對于演員表演能力和層級的判定,話語權和準確度會依次遞進。
影評人通常自以為尖銳,就容易偏頗。
編劇則更能平和,他們會從表演的基本面出發,去進行選擇,也對演員的情緒深度、變化等等,有更敏銳的發現。
導演自不須說,角色難度、收放尺度和想象力,一眼就收眼底。
所以從近年來的影帝、影后“前哨”戰來看,香港導演學會大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貼合度最高,幾近百分百。
而香港編劇家協會,雖然加入戰團的時日不長,但以前幾屆提名和最終賽果來看,準確度已然極高。
除了表演本身,這些東西,就是印證筆者預判的佐證。
而第五個影帝提名,將花落誰家?
女演員衛詩雅的入圍。
這個動作很有趣,恰好給金像獎影帝入圍名單的最終五強人選,制造了一層迷霧,也帶來不可測的變數。
理論上說。
上個年度,有兩部大熱的港產片。
一者當然是《破·地獄》,一者則顯然是《九龍城寨之圍城》。
理論上說,二者都將是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各大獎項提名和競逐的大熱之選,所以,既然《破·地獄》有雙提可能,那么這第五個影帝提名,會不會出自《九龍城寨之圍城》?
這一次,林峯是該片唯一報名競逐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演員。
看電影就知道,他當然很敬業,也很賣力,各種摔打、碰撞,即便只是看起來,也感覺到打得是真疼。
能不能拿一個提名?
這一年很有趣。
或是香港電影頹勢太久,到這一屆金像獎,所有在上一年度上映過的電影,都報名參加了所有的獎項競逐。
然而,既有趣,又可悲。
因為,這種“濫竽充數”式的報名,并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意義。
影帝之爭,最終還是要落到表演上。
理論上說,角色的難易度、表演的基本面、收放、深度、層次、爆發力和想象力,這些東西,未必能在一個演員和角色身上盡數兼備,卻總歸該是評審議題的“基本法”。
這當然只是理想狀態。
而從歷史來看,獎項從來不會是理想主義。
唯拭目以待。
花落之前。
諸君盡可搖旗。
語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