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60年代,中醫藥開始用于癌癥治療,70年代進入高潮,“帶瘤生存”的現象越來越多,而這個現象背后代表了什么?
手術、放化療的目的是消滅癌癥,只要腫塊縮小就有效,卻完全忽視了人是一個整體,這些治療在殺害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細胞造成損害,使人體元氣大傷,即使生存下來,生存質量也是直線下降。
而中藥對癌細胞的直接殺傷作用雖然很小,但可以扶正固本,調節紊亂的人體機能,喚醒人體抗癌力,使其能與癌細胞相抗衡。
這就是為什么帶瘤生存者的腫塊還存在,不縮小亦不增大(即使增大亦速度極慢),而癌癥病人的正氣卻日益恢復,甚至逐步增強!
筆者有個男患者,50多歲,腫瘤Ⅳ期,無法手術,因大劑量化療的毒副反應,胃腸功能徹底被摧毀,吃什么,吐、瀉什么;嚴重脫發,伴氣血減少,且出現感染,抗生素用后又見霉菌感染。
在病房里,什么針對性措施都已無效,只能天天靜脈注入營養劑,而這又進一步抑制了胃腸功能,只見其大肉盡脫,腹卻膨隆;周身骨痛(消瘦及大劑量升白劑使然?)低熱不退……
初診時,筆者也感覺此人的病情甚是棘手,他似屬于中醫所說的“虛損”之極。
按常規,可從調補脾胃(消化)功能入手,可難就難在其脾胃消化功能已被摧毀(化療之故),連正常飲食均無法入口,何談中醫湯劑或藥?
苦思良久,筆者記起南宋杭州武林門外著名僧醫羅知悌的一個醫案。
也是惡液質到了晚期,消化功能極差。又為出家人,本即營養不良。羅師先不予湯劑,先煮濃粥,以粥飲湯引之。
因為這最“養胃”(容易消化);幾日后,再熬菜粥與之;消化功能逐漸恢復后,以調理胃腸之中藥湯劑。此后,等消化功能逐漸恢復,才一步一步湯藥并取,終獲痊愈。
受此啟發,筆者亦依樣畫瓢,囑家屬先予粥湯,次進菜粥,并逐漸遞減靜脈輸入之營養劑;
與此同時,還輔以醒胃健脾之中藥外敷劑,以加快脾胃(消化)功能的重建;待消化功能逐漸恢復后,以調理胃腸之中藥輕劑合零毒化療之劑,不時少量與之。
行三周后,此人面見紅潤,(脾胃)消化功能已基本正常。此時,零毒抑瘤之劑照舊,湯劑中佐加清解退虛熱之品。
2月后,消化功能已基本恢復正常,除紅細胞稍低外,白細胞、血小板已屬正常,體重也增加了12斤,霉菌得到了有效控制,后續則以中醫藥零毒抑瘤為主,一直較健康地生存著,腫瘤也未見有發展之勢。
患者家屬直言,如果當時沒有向中醫尋求幫助,患者估計早已不在!
正如上文中的患者病案,更證明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癥的優勢與特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