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各種形式主義問題,近年來有關部門一直在持續加大整治力度,“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有所好轉。但南部某村一位村干部說,永久基本農田整治恢復是村里重要的工作,不過,村里有一些土地已經難以恢復,卻仍要恢復并拍照留痕,無奈只能作假。為了拍照留痕,村里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最近一次翻整土地、插番薯就花費了大約10萬元。
這個案例是整治形式主義背景下,“過度留痕”仍頑固存在的一個縮影,這種“痕跡”是通過造假完成的。之所以造假,該村干部解釋道,“有些農田是靠海的,過去海水倒灌不那么嚴重,但是現在海水倒灌嚴重了,土壤改變、水質改變,已經種植不了了,怎么恢復?沒辦法,還是用挖土機去整地,然后一排一排插上番薯。” 即花10萬元假裝種番薯,是為糊弄上級。
出現這種造假式形式主義,表現在基層農村,根子應該在上級。大概是因為上級決策者思維還停留在過去,認為海水倒灌對土壤影響不大,或者認為通過整治恢復還可以利用,所以村里為迎合這種判斷和認知,通過造假方式讓上級滿意。假如上級對海水倒灌過的土地有清醒認識,不要求恢復利用,村里就沒有必要花錢造假拍照留痕了。即造假責任在村里,根源則在上級。
過去,形式主義的主要表現是做“表面文章”,這里面也會消耗人力物力,但比較有限,其中的經濟損失沒有引起重視。上述這個案例雖然極端一些,但造成的經濟損失很驚人。也就是說,村里領導明明知道這類土地難以恢復,但依然選擇造假,且造假成本巨大,僅一次就浪費10萬元,所花資金無疑是公款。所以有必要給形式主義算算經濟帳,以引起各方高度重視。
從這位村干部表述來看,這種花巨資造假或許不止一次。至于“仍要恢復并拍照留痕”究竟存在多久,一共為此耗費了多少公款,希望有關部門或者媒體深入調查還原真相。最好是減負部門通過報道此事的記者,搞清楚“南方某村”究竟是哪個省哪個市哪個縣鄉下面的村子,然后會同審計、紀檢等部門對該村因造假拍照留痕導致的公款浪費及有關責任人進行“算賬”。
換言之,無論是要求恢復土地的上級,還是決定花錢造假的村干部,都要受到追責問責處理。因為其行為不僅造成較大經濟損失,也欺上瞞下損害了群眾的信任,還損害了黨風政風和地方形象,這種“信任賬”“形象賬”“風氣賬”等不能不算。2022年,中央文件規定,村級重要事項“四議兩公開”。那么上述村花10萬假裝種番薯,是否經過民主決策和信息公開?
為整治形式主義,中央有關方面先后印發《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關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的若干意見》《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等重磅文件。從效果看,無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還是精簡會議,效果都較為明顯,獲得基層干部認可。但報道顯示,出現虛假減負新動向,例如將“觀摩會”改叫“讀書會”實為觀摩。
就工作“過度留痕”而言,至今尚未徹底清除,不僅有學校陷入“過度留痕”的困境,許多基層干部也受此困擾。可見,整治包括“過度留痕”在內的形式主義,還需要再加碼,持續發力。其中,對于形式主義導致的人力物力財力浪費現象,也要從預算、審批、審計等方面加強治理。如果能管好公款防止為造假留痕來買單,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防治形式主義抬頭或變異。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賬號文章,請訂閱并批評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