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清實錄》,雖然之前翻看過不少,但是沒有系統性過一遍,所以計劃都看一遍,總是沒什么題材好寫,民國史也是停了一段時間,所以干脆將清實錄中有趣的詔書等內容分析一遍。
先讀的是《清世祖實錄》,從攝政王多爾袞攝政末期開始讀,想要更進一步深層次了解順治帝這位清朝成為全國性政權以后的第一位皇帝。
讀至順治九年(1652年)一月,發現一道有意思的詔書,順治帝下令:諭內三院,以后一應章奏悉進朕覽,不必啟和碩鄭親王其各省漢官敕書,俱著翻譯清字啟奏記檔,敕上止用漢字給發。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攝政王多爾袞因狩獵跌傷而死,順治八年(1651年)14歲的順治帝正式親政,此時是他親政第二年,看得出來這位少年天子要回收權力,所以剝奪了堂叔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實權,開始向獨攬大權之路前行。
順治帝此舉其實有些卸磨殺驢之舉,在多爾袞突然死去以后,順治帝之所以能順利親政,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以鄭親王為首的宗室諸王貝勒力量,獲得了他們的認可和支持。
所以順治帝的回報是在清太宗皇太極時代和多爾袞攝政時代被打壓的諸王貝勒,可以像皇太極在位前期那般,分別掌管六部事務。至于鄭親王這個當時宗室諸王貝勒威望最高的親王,則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在順治帝剛剛登基時身為輔政叔王的權力,對于國家大政有著很大的干預權。
對于順治帝來說,如此分權不過權宜之計,他的目標集中皇權,所以坐穩皇位以后,便是迫不及待的回到之前統治者持續打壓諸王貝勒的道路上,開始罷免諸王貝勒掌管部務,至于掌握不少實權的鄭親王自然也在打壓范圍之內,被剝奪實權。
不過鄭親王身為清太祖努爾哈赤之侄,清太宗皇太極的堂弟和心腹,在皇太極猝死以后,更是建議順治帝繼位(一說是多爾袞提議),擁有巨大擁立之功。在順治初年還擔任為輔政叔王,并且不站隊于攝政王多爾袞陣營,以至于被屢次打壓,等到順治帝親政時又出過大力,還是當時的諸王之長,所以對于這樣德高望重的長輩,順治帝也不好意思搞得太難看,不想讓世人認為自己用完人就打壓,所以在二月份下了這么一道詔書:
加封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為叔和碩鄭親王,冊文曰我太祖武皇帝肇造鴻基,創業垂統,以貽子孫。太宗文皇帝繼統,混一蒙古,平定朝鮮,疆圉式廓,勛業日隆,及龍馭上賓,宗室眾兄弟乘國有喪,肆行作亂,窺竊大寶,當時爾與兩旗大臣堅持一心,翊戴朕躬,以定國難。
續領大軍征明,遂取中后所、前屯衛、中前所。又率大軍征湖廣時,聞山東曹縣為眾賊襲據,便道往剿,用紅衣炮攻拔其城。又恢復湖廣寶慶等四府、八州、四十四縣。又遣發將士收服貴州省五府七縣,敗敵兵凡六十四陣。誅偽王一、偽巡撫一、偽總兵十四、文武官四十一員,收降偽總兵一,大小偽官六十九員,遂定湖南。睿王心懷不軌,以爾同攝朝政,難以行私不令輔政,無故罷為和碩親王。及朕親政后,知爾持心忠義,不改初志,故錫以金冊金寶,封為叔和碩鄭親王。
是將鄭親王封為叔王,但是沒有像之前那般封其為輔政叔王,是給了被剝奪實權的鄭親王一個“安慰獎”,意思你是有大功勞的德高望重的長輩,我尊重你,叫你一聲叔王,你面子里子都有了,但是不會再封你為輔政,不會再分享給你權力,你要有自知之明,好好安享晚年,將其置于位高而權不重的地位。
不過鄭親王依舊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因為清朝皇帝雖然一直打壓宗藩,但是不同于明朝藩王那般,對于宗藩也是給予一定權力以供衛皇權,是在任用和打壓之間尋找平衡,直到雍正和乾隆時期才大致形成平衡和定例。順治帝時期,清朝屬于剛剛入關不久,很難把握平衡,因此宗藩雖然被打壓,但擁有的實權還是不小的,直到順治后期才開始權力明顯縮水,所以鄭親王在這種環境下,自然擁有不小的隱性權力,對于順治帝可以起到不小的影響。
諸如順治十一年(1654年)順治帝兩次都堅持想出關謁陵,都是被鄭親王成功勸阻的。
簡單來說,順治帝的集權之路,雖然是一直前行,但是遇到的阻力不小,最后選擇是抬高正白旗地位,提高漢臣地位,給予漢臣更多實權,以此想要集中皇權,但是還沒有實現,造成激烈的矛盾以后,便是英年早逝。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