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是我國基于住戶調查得到的宏觀數據,已經持續調查了幾十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將依賴退休金的老人、沒有收入來源的小孩,也納入了統計范圍。
這種統計方法的好處是,我們有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能得到全國總體的收入數據。
由于可支配收入沒有上限,會明顯比位于中間位置的收入人群高,所以此種情況下的平均數,無法反映真實的中間收入情況。
統計機構引入了中位數概念,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僅有平均數的84%,連續十年呈下降趨勢。
從經濟循環的角度看,收入的最終目標是進入消費環節。
我國各地人均收入中,有多少比重進入了消費?從數據看,各地的差異是比較大的。
將人均消費支出換算為月均消費支出數據后,可知:北京和上海人均用于食品、住房、交通等的支出,超過了4千元。
在我國的人均消費支出中,買房(包括房貸)被視為投資,不屬于消費支出。但裝修和租房的支出,屬于消費支出范圍。
2024年,浙江人均月消費支出達到3759元,是北京上海以外最高的。江蘇、天津和廣東,也在三千元以上。
除福建超過2800元外,其余省份,人均月消費支出在1800元-2200元區間。按一家三口算,相當于每個月開銷5千-6千。
考慮到全國有很多勞動者,月收入不到3千元(這一結論,改日再述),這對于養家糊口而言,還是很有壓力的。
不考慮西南和西北等少數民族聚集區,中東部地區里,廣西是唯一人均月消費不到1800元的省份。
從消費占收入的比重看,北京和上海最低,不到60%,這可能與一部分收入用來買房有關。
山東這一指標勉強超過60%,明顯低于中東部的其他省份。
其余省份,消費占收入的比重,大多在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區間。其中湖北和黑龍江甚至超過四分之三,即賺四塊錢,要花掉三塊錢。
基于抽樣調查的統計,通常具有較大的偶然性,或許需要追蹤連續多年的數據,才能確定湖北這項全國第一的含金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