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的創一代中,劉邦和朱元璋排第一檔,曹操能排在第三檔,論資排輩,曹操距離劉邦還遠的很遠。
曹操比劉邦差的最明顯的地方就是用人。
曹操表面上看是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但背地里還是倚重曹氏宗族。
看看曹操用人,夏侯惇是前將軍,主管東部戰區,督張遼;夏侯淵是征西將軍,主管西部戰區,督張郃、徐晃;曹仁是征南將軍,主管南部戰區,督于禁。
在曹魏創業集團中,曹氏宗族屬于核心權力圈,其他異姓將領是這個權力圈的附庸。
但曹氏宗族這些將領能力并不是最突出的,讓他們占據最高位,曹魏的上升空間就有限。
反觀劉邦創業集團,可謂人盡其才,不管是劉邦的發家班底還是半路投靠來的將領,劉邦都能知人善任。
劉邦這個人真正說得上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劉邦這里,不管你什么來路,只要能幫他做大事,都能任用。
韓信一開始是項羽的部將,后投靠劉邦,只是個低級軍官,但劉邦能力排眾議,破格提拔他當大將軍,連沛縣那群老哥們都得聽韓信管轄。
曹操就做不到這一點,如果曹操提拔張遼做大將軍,那曹氏宗族的人會率先跟曹操掀桌子,曹操就沒有這個魄力。
當年他對關羽可是推心置腹,但終舍不得給關羽原始股,關羽對劉備忠義固然是一方面原因,待遇沒給夠恐怕也是個關鍵因素。
張遼在曹魏陣營,能力按理說是頂級的,當年白狼山之戰,力諫曹操不要慫,直接沖殺烏桓,陣斬蹋頓單于,降二十萬。合肥之戰,孫權提十萬大軍攻合肥,張遼以八百敵十萬,殺得孫權丟盔卸甲,本人還差點被活捉。
如果張遼在劉邦手下,早就提拔起來做大將軍了,但在曹操陣營中,張遼不得不屈居夏侯淵和曹仁之下。
這就是曹操不知人,或者知人不敢用,不管怎么著,他連用人的底氣都沒有,何談一統華夏。
看看曹操重用的大將,夏侯淵在漢中被黃忠陣斬,曹仁被關羽打的連連告急,根本無法獨當一面。
在用人這方面,劉邦是曹操的老師,他這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慷慨大度,對待手下,除了老婆啥都舍得給。
韓信居功自傲,在齊地擁兵自重,向劉邦要假齊王,劉邦就封了他真齊王。彭越、英布、張耳這些異姓王,劉邦招攬過來之后仍舊是王。跟隨劉邦起家那些沛縣老哥們,沒有一個封王,盧綰封王還是后期燕王臧荼造反被誅后才封的。
但跟隨他的老哥們,從來不敢對劉邦有異議,封韓信當大將軍統領他們,他們接受,封半路來投的人為王,他們也沒異議,他們知道,劉邦這個大哥不會虧待他們,跟著他干就完了。
雖然劉邦后期開始誅殺異姓王,那是因為過了創業階段,到了守業階段就得收權,這叫此一時彼一時,要靈活調整對策。
但曹操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套路,重用曹氏宗族,對異姓將領始終隔著一條心。
如果劉邦和曹操爭天下,那劉邦獲得的人才要遠遠多于曹操,以劉邦的慷慨大度,除了曹氏宗族的人拉不過來,其他人都會被劉邦拉過來。
跟著劉邦,能封侯拜相,甚至封王(雖然后期有可能被噶,但畢竟是王),跟著曹操,只能在曹氏手下為將,難有出頭之日。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根本沒機會贏劉邦。
大爭之世,最重要的是人才,誰籠絡的人才最多,誰就能占據優勢,要是再學學劉邦的慷慨(這一點最難學,大多數老板都摳的要命),那離登頂就不遠了。
三國時代,劉備一窮二白,就是靠著會籠絡人才才能夠和曹操、孫權這些官二代爭雄,劉備可以說是低配版劉邦。
曹操連一個低配版的劉備都滅不了,更何況是讓“天下絕望”的劉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