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喬】獲悉,繼《湖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獲國務院批復后,2月10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據【越喬】了解,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土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
《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
《規劃》是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部署,擔當湖北省“一主引領”新使命,著力推動城市經濟轉型、社會轉型、空間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高效率治理和高品質生活。
《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
據介紹,《規劃》是武漢市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是對武漢市國土空間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
《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
《規劃》實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揮中部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對外交往中心以及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等功能,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武漢篇章。
《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
批復指出,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深度參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共抓長江大保護,帶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加強武漢都市圈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的區域協同,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
批復提出,加快構建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的城鎮體系,提升中心城區服務能級,完善漢口、武昌、漢陽地區相對獨立的功能布局。
《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
強化對長江、漢江及其洲島岸線的系統保護和開發利用,嚴格河湖水域空間管控,整體提升河湖水網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統籌推進生態空間保護和蓄滯洪區建設,加強北部山區生態保護修復。
優化現代都市農業空間布局,拓展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空間。
完善城市功能結構和空間布局,協調產業布局、綜合交通、設施配置和土地使用,優先保障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的空間需求,為優化先進制造業布局、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產業創新中心和制造業創新中心提供土地政策保障。
《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
系統提升航空、鐵路樞紐功能,加強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充分發揮內河航運作用,支持打造長江黃金水道,完善多向聯通、多式聯運的對外對內通道,建設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統籌水利、能源、環境、通信、國防等基礎設施空間,積極穩步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洪澇災害防治,優化防災減災救災設施區域布局,提高國土空間安全韌性。
統籌安排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完善城鄉生活圈,促進職住平衡;系統布局藍綠開放空間,營造更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人民城市。
嚴格開發強度管控,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統籌地上地下空間利用,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有序實施土地綜合整治。
彰顯城鄉自然與文化特色,健全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空間保護機制,保護好“江、湖、山、城”的空間格局,加強八七會議會址、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等紅色文化遺產和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等近代歷史文化遺存保護。
加強對城市建筑高度、體量、色彩等空間要素的管控引導,保護好歷史城區和歷史文化街區,構建文化資源、自然資源、景觀資源整體保護的空間體系。
據【越喬】了解,早在2021年,《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