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人陂事,黃陂原創第一公眾號,用心觀察黃陂,用情推介黃陂
黃陂前川
作為黃陂縣城的歷史
起碼有700多年了
宋代開始
黃陂縣城就開始落地在前川
中間也有離開的時候
但元朝建立以后
黃陂縣城就一直沒有離開過
黃陂
問題來了,黃陂的縣城,為啥不更靠近漢陽府呢
下面這幅1929年的黃陂縣地圖或許會給你答案
各位發現沒有,1929年黃陂縣城以南,到漢口之間有許多的湖泊
1、縣城南面,有兩個湖泊(如今不存在了),叫湖漫洋和邱家湖
2、那個時候,武湖面積巨大,三里橋,灄口北面都是湖泊
3、后湖面積巨大,從橫店往東南延伸到灄口
上圖看得很明白,當不發洪水時,黃陂縣城居民要去漢口,只能走水路,陸路雖然也有,但只能沿著灄水河東岸狹窄的一個區域通過
每年夏季發大水,黃陂以南就變成了澤國,明代的黃陂縣志上說,縣城以南需要乘船方可通行
前川,地勢上是黃陂南部靠近漢陽府最高的一個地方了,一般情況下不會被洪水淹沒,所以才可以作為縣城所在地
下圖為黃陂衛星地圖上80多年前某些地方還存在湖泊的示意圖
黃陂
綜述:
黃陂縣城前川,從地理上來說,是60多年前黃陂南部離漢陽府最近,最不會被洪水淹沒的一塊高地
橫店,清朝中晚期才出現,歷史不過200多年,至于盤龍城,每年必發洪水,在1960年代之前,只有幾個地勢較高的地方才有人居住(那些叫崗,墩的村子)
具體人口方面,黃陂縣志,盤龍城區志上面都沒有1950年代盤龍城居民的詳細數據,只能參考隔壁東西湖(東西湖1968年之前,也是每年被洪水淹沒的地方)的人口數據,大約可以知道盤龍城應該沒有多少人(東西湖,1950年代統計的人口只有4萬人左右)
下圖為1929年黃陂地圖上盤龍城的村莊分布圖(黃花澇、丁廟、許廟、甲寶山、許家田,道貫泉等名字還在)
黃陂村莊名字很有特點,叫崗或者墩的地方,一般地勢相對較高,叫嘴的村子,基本上位于深入湖泊中的一塊陸地上,村子名字中帶 “垸、院”字,主要指的是臨水或環水的低洼地帶
??友情提醒:本公眾號已開通留言功能,歡迎各位留下觀點和看法,歡迎各位一鍵三連,點贊、轉發和在看
此位置廣告合作
請添加小編微信號:mana91411
陂人陂事
從老百姓的視角觀察黃陂
影響130萬黃陂人的優質公眾號
內容以原創為主
主編:黃陂散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