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小朱帶著媳婦小麗去東北度假。這次,小朱是和大學(xué)校友阿亮“換房旅游”,兩家人在半個多月的時間里,分別住到對方家,并以其為基地四處游玩。
阿亮家在松花江邊的蛤蟆塘鎮(zhèn)上,房屋寬敞明亮,小朱兩口子很滿意。兩人簡單收拾了一下,就出門打聽早市怎么走。阿亮說過,鎮(zhèn)上沒有菜市場,買菜必須去早市。
第二天一早,小朱和小麗就出了門。這陣兒是東北一天中最冷的時候,兩人才從深圳過來,還不適應(yīng),凍得手都麻木了。
早市就在鎮(zhèn)上的一條街邊,兩人買了一些蔬菜、水果,又轉(zhuǎn)到一處賣魚的攤邊,一個圓臉膛的小伙子正在叫賣開江魚。小朱上前問道:“開江魚長什么樣啊?”
小伙子很熱情地說:“開江魚不是一種魚,瞧,‘三花一島’都是,只在這個季節(jié)才這么叫。”說著,他把魚攤上的魚指給小朱看。
原來,松花江邊上的人把鰲花魚、鯽花魚、鳊花魚和島子魚簡稱為“三花一島”,冰雪消融、江面解凍的時候,魚在冰面下忍饑挨餓了幾個月,體內(nèi)臟污排盡,肉質(zhì)緊實,味道鮮美。小朱記得阿亮在朋友圈曬過開江魚的做法,于是又問:“開江魚是雜燉一鍋出嗎?”
小伙子豎起大拇指,說:“做開江魚有講究,魚好不好吃,關(guān)鍵在食材,怎么做全憑個人喜好,‘雜燉一鍋出’是最家常的做法。”
小朱“嗯”了一聲,又點了點頭。見小朱有買魚的想法,小伙子麻利地往袋子里裝進幾樣不同品種的魚,放到秤上,說:“瞧,三斤七兩,飽餐一頓沒問題!”
小朱問:“多少錢一斤?”
小伙子賬算得飛快:“40元一斤,148元,你給140元就行。”
小朱驚訝道:“這么貴?”
小伙子說:“市場上開江魚都這個價,我叫大姜,天天在這里賣魚,這魚攤就是自己的,不會糊弄你們的。”
小朱有些拿不定主意,這時,小麗湊到小朱耳邊,說:“昨天在農(nóng)家飯莊吃飯時,我見那里賣的開江魚一份200元,這么算起來,40元一斤的價格還算靠譜。”
小朱心里有了數(shù),故意說:“魚好是好,可貴了點,你再便宜5元吧,當(dāng)送我們一個打車錢。”
小麗在旁邊用手捅了一下小朱,笑嘻嘻地說:“哪有你這么還價的?要少收就少收10元,今天打車回去,下次再打車來,變成回頭客,你說是不?”小麗邊說邊用一雙漂亮的眼睛盯著大姜看。
大姜臉一下紅了,心想,這女的真會說話,連講價都這么中聽。他說:“行,130元就130元。”
小朱把魚拎過來,掏兜找錢付款,這時,他才想起來,早上出門帶的現(xiàn)金不多,兜里只剩下80元了,便問:“可以微信支付嗎?”
大姜點點頭,說:“行!”
小朱搓了搓凍得發(fā)僵的手,掏出手機,剛打開微信,手機就關(guān)機了。小麗見了,拿出自己的手機準備付款,可沒想到手機也自動關(guān)機了。兩人對視一眼,小朱抱歉地說:“這魚買不成了,我倆的手機不適應(yīng)這里的低溫,都凍得關(guān)機了。”
大姜早看在眼里,想都沒想就說:“魚你們先拿去吃,剩下的錢下次來時再給我。”
小朱愣了一下,半調(diào)侃半認真地說:“我們明天一早就要去霧凇島,還不知道哪天回來呢!”
大姜憨頭憨腦地說:“沒關(guān)系的!”于是,小朱遞給大姜80元錢,就和小麗拎著魚走了。
走出早市,小朱感慨道:“這里的人真淳樸啊!”
回到住處,兩人就動手做開江魚。魚一上桌,兩人吃得直呼過癮。小朱說:“這錢不白花,物有所值!”小麗也提議:“下次多買些,也不枉大姜這么信任我們。”
轉(zhuǎn)過天,小朱和小麗去了百十里外的霧凇島,那里瓊樹銀花,宛若仙境,兩人一待就是一周。
回到蛤蟆塘鎮(zhèn)的第二天,小朱一大早就揣上錢,一個人去了早市。可大姜的魚攤上換了一個圓臉膛的中年漢子在賣魚,不見大姜。那中年漢子的模樣跟大姜很像,看樣子,應(yīng)該是大姜的父親。小朱走上前,還未張口,中年漢子先招呼道:“買魚吧?開江魚便宜啦!”
小朱眼珠一轉(zhuǎn),打住原先的話頭,改口問:“開江魚怎么賣?”
中年漢子抬眼看了看小朱,說:“20元一斤,不講價。”
“啊?”小朱驚訝得瞪大了眼睛,他看著魚攤,那些確實是上次買過的“三花一島”。他心中氣惱,掏出原本想還給大姜的50元錢,買了兩斤半開江魚。
一回去,小麗就問:“錢還了?”
小朱生氣地說:“還什么還?大姜那人表面憨厚,暗地里卻下手宰了我們一刀。”接著,他把早上的遭遇跟小麗說了一遍。
小麗說:“我當(dāng)時就奇怪,大姜為什么答應(yīng)得那么痛快,原來他早把魚錢算進去了。幸虧他今天不在,不然你就要被連宰兩刀了。”
小朱也悻悻地說:“看來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在阿亮家休整兩天后,小朱和小麗按計劃去游長白山看天池,這一去又是一周時間。等他們再回來,假期也要結(jié)束了。
小麗說:“走之前,我還想吃頓開江魚。”
小朱嘆了口氣,說:“其實我心里挺不踏實,總覺得欠了啥似的,我們不如把那50元錢給大姜送去?順道用話點醒他一下,就當(dāng)給他上一課了。”小麗沒有反對。
回深圳的那天早晨,小朱和小麗又一起去了早市。小朱遠遠地朝大姜的魚攤張望,依然不見大姜,倒是那中年漢子還在。這時,小麗意味深長地說:“這次,我一個人去買魚。”只見她走到魚攤前,像熟人似的問道:“姜大叔,您的開江魚怎么賣啊?”
中年漢子有些疑惑地說:“你認識我?今天的開江魚剩得不多了,就算10元一斤吧。”
小麗心想,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小朱竟被這對父子連續(xù)宰了兩刀,今天如果不是裝作熟人買魚,恐怕還要被宰上一刀!小麗強壓住怒氣,笑了笑說:“姜大叔,我晨練沒帶錢,今天先把魚拿走,改天再把錢給您送過來,行嗎?”
誰知中年漢子一口就答應(yīng)了:“行呀!今天我正好急著收攤。”
這明顯是小麗使的“開溜”之計,中年漢子果然中計了。小麗跟小朱在早市外會合,一五一十地說了經(jīng)過,最后得意地說:“我這叫搬起石頭砸他們的腳!”
小朱接過魚,親了一下小麗的臉蛋,說:“你可真行!”
兩人回到阿亮家做好魚,吃罷收拾完房間就去火車站了。候車時,小朱給還在深圳的阿亮打電話,說玩得很開心,住得也舒服。
閑聊一番后,阿亮突然問小朱開江魚吃得怎么樣。小朱話里有話地說:“開江魚好是好,可是魚販子看人下菜碟,幸虧沒吃虧,不然再好的美味也變味了。”
阿亮聽后追問怎么回事,小朱這才說,這次他們一共吃了三次開江魚,到后第二天大姜賣40元一斤,一周后中年漢子賣20元一斤,而今天小麗竟以10元一斤的價格買到了。
不料阿亮在電話那頭大笑起來,小朱正一頭霧水,阿亮說,每年春季,松花江開江總共才二十多天,打捕開江魚由難到易,一天一個價,最早的開江魚上百元一斤,小朱他們來時,松花江已經(jīng)開江一周了,小朱三次買魚可都是正常價。阿亮還說:“早市賣魚的人大家都認識,聽說大姜前不久打魚時被冰排刮傷了,正在家療傷呢!”
小朱聽了,腦袋“嗡”的一下大了,小麗在旁邊也聽得清清楚楚,臉也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兩口子一商量,決定改簽火車票,明天去早市還錢!
作者:莊桂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