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歷史,2018年上映的《黑豹》在中國斬獲6億多票房,在漫威單人電影中算得上中規中矩的成績。除了政治正確大本營的北美,《黑豹》在中國的票房已經是全球第二,這說明中國觀眾并非對黑人主演的電影天然排斥,起碼膚色不是主因。

除了復聯系列或者美隊3這樣堆砌超級英雄抱團的,或者蜘蛛俠系列這樣情懷濾鏡重的老IP新拍能突破10億,其他漫威單人電影在中國的票房上限也就是幾億,像銀河護衛隊3部在中國票房都是6億上下,總不能說中國觀眾歧視白人英雄吧?

那么,為何《黑豹2》和《美國隊長4》會遭遇滑鐵盧呢?
首先,主角缺乏魅力,劇情老套乏味是主要原因。
《黑豹2》中,新任黑豹蘇睿公主缺乏前作中特查拉的王者風范和氣場,難以撐起整部電影。而《美國隊長4》中,新任美隊山姆·威爾遜雖然繼承了盾牌,卻始終無法擺脫"獵鷹"的影子,缺乏老美隊史蒂夫·羅杰斯的領袖氣質和人格魅力。本來在復聯前階段就是比較邊緣化的角色,人氣還不如冬兵,靠他撐起票房本來就是不太現實的事。

其次,過度追求"政治正確",導致劇情失真,失去觀眾共鳴。
近年來,漫威電影為了迎合"政治正確",在選角和劇情上刻意追求種族、性別等元素的多元化,卻忽視了故事本身的邏輯性和人物塑造的合理性。
例如,《黑豹2》中,為了凸顯女性力量,將蘇睿公主、娜吉雅、奧克耶等女性角色塑造得過于強大,甚至有些"開掛",而男性角色則被弱化得毫無存在感,這種刻意為之的"女權主義"反而讓觀眾感到不適。

《美國隊長4》中,為了體現種族平等,將反派角色設定為紅脖子總統,在影射誰自然不用多說,并刻意加入了大量種族政治正確內容,但這些內容與主線劇情割裂,顯得生硬且說教,難以引起中國觀眾的共鳴。本身戰力平平的主角,結局還是靠一陣嘴遁取得勝利,更是爛尾到家。別說中國市場了,就連海外權威評分網站,美隊4口碑都創下新低。



最后,中國觀眾對超級英雄電影的審美疲勞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近年來,超級英雄電影扎堆上映,套路化的劇情和千篇一律的特效場面已經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
相比之下,中國本土電影如《哪吒》、《流浪地球》系列等,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精良的制作水平,更能夠打動中國觀眾的心。
總而言之,《黑豹2》和《美國隊長4》在中國市場的失利,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將原因簡單歸結于中國觀眾"歧視黑人"是片面且不負責任的。
其實中國觀眾對于黑人超級英雄已經足夠寬容了,反觀哪吒在國內刷新票房紀錄并在海外熱映之時,外網還有不少人在陰陽怪氣,稱哪吒過10億美金又咋樣,在海外還不是沒人看。


但到底哪吒2在海外是真沒人看,還是被刻意打壓?哪怕口碑上座率都強于美隊4的情況下,依然不肯多給排片,大家都心知肚明。

與其將責任推卸給觀眾,不如反思自身,用心打磨劇本,塑造鮮活的人物,講好精彩的故事,而不是夾帶私貨搞這種政治正確,這才是贏得觀眾認可的關鍵。
畢竟,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看的電影,自然會有人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