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制造業中,緊固件雖不起眼,卻是車輛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核心要素。一顆螺栓的松動可能導致部件異響甚至功能失效,一顆螺母的強度不足可能引發關鍵部位斷裂。
在現代汽車的智能化浪潮下,緊固件的技術升級始終是行業焦點。本文將從類型、工藝、性能到裝配原理,系統解析汽車緊固件的核心知識。
文末提供完整PPT下載方式
一、整車用緊固件的五大核心類型
汽車上使用的緊固件需適配不同場景需求,大致可分為以下五類:
1. 螺栓-螺母系統
作為可拆卸連接的核心組件,涵蓋六角螺栓、法蘭螺栓、輪轂螺栓等,其強度等級直接影響關鍵部件(如懸架、發動機)的承載能力。例如,輪轂螺栓需達到10.9級或更高強度以應對動態載荷。
2. 自攻螺釘
主要用于薄板件連接(如內飾板、線束固定),通過自鉆孔實現快速裝配,痛點在于避免軟性材料中的松動。
3. 鉚釘與盲栓
適用于永久性連接(如車身結構拼接),航空航天級抽芯鉚釘已逐步應用于新能源車輕量化設計。
4. 彈性卡箍與卡扣
塑料卡扣用于線束、裝飾件固定,金屬卡箍則用于油管/水管密封,需兼顧彈性與耐老化性。
5. 特種緊固件
如發動機缸蓋用的高強度螺栓(需抗高溫蠕變)、電動汽車電池包的防爆螺栓,體現專業化場景需求。
二、螺栓制造工藝與性能指標解剖
加工工藝流程:
材料選型:碳鋼(如SCM435)、不銹鋼或鈦合金,45#鋼經熱處理后強度可達8.8級。
冷鐓成型:線材在模具中擠壓出頭部和桿部,精度誤差需≤0.02mm。
熱處理調質:淬火(850℃)+回火(400℃),形成回火索氏體提升強度。
螺紋軋制:通過滾絲機冷軋出螺紋,表面纖維連續化提升抗剪切力。
表面處理:達克羅涂層耐鹽霧1000小時以上,比電鍍環保且防銹更強。
關鍵性能指標:
強度等級:以8.8級為例,“8”代表抗拉強度800MPa,“0.8”為屈服比。
扭矩-預緊力關系:通過公式T=K×d×F(K為摩擦系數)控制裝配精度。
防松性能:可通過雙螺母、點膠或內嵌尼龍環設計解決振動松脫問題。
制造流程差異點:
螺母的冷鐓需確保內孔的同軸度,攻絲工序采用擠壓式成型(而非切削),螺紋密度更高。對鎖緊螺母(如尼龍鎖緊螺母),需精準嵌入高分子材料環。
核心性能維度:
強度匹配:與螺栓同級(如8級螺母配8.8級螺栓),避免承載力失衡。
螺紋精度:6H級公差確保與螺栓配合無干涉,扭矩測試需符合DIN EN 20898標準。
防松設計:法蘭面螺母通過增大接觸面分散應力,NASA測試的非對稱螺紋方案防松效果提升30%。
核心原理: 通過施加扭矩使螺栓伸長產生預緊力(F),該力需超過工作載荷以防止松動。實際應用中僅有10%-15%的扭矩轉化為有效預緊力,其余能耗散于摩擦。
主流擰緊控制方法:
扭矩法:設定固定扭矩值(經濟但精度±35%),依賴高精度數顯扳手。
角度法:在初始扭矩后旋轉特定角度(精度±15%),適用于塑性區裝配。
屈服點法:實時監控扭矩-角度曲線斜率變化(精度±8%),適用于發動機關鍵螺栓。
典型案例:某車企采用“扭矩+角度”兩步法裝配底盤螺栓——先以40N·m預緊,再旋轉90°至屈服點,使預緊力標準差減少60%。
五、技術趨勢:智能化與材料革新
隨著電動汽車對輕量化和裝配精度的極致要求,緊固件正向兩極化發展:一方面,合金材料(如鈦鋁復合)減輕重量30%以上;另一方面,智能緊固系統(如馬頭動力工具的無線數顯系統)可實時上傳扭矩數據至MES系統,實現裝配質量追溯。
結語
看似簡單的螺絲背后,是材料學、摩擦學與精密制造的融合。未來,隨著自動駕駛對可靠性的苛刻需求,緊固件的性能突破將繼續定義汽車安全的邊界。選擇一顆“合格”的螺栓,本質上是對工程敬畏的體現。
40萬+機械工程師都在看↓↓↓
關注上方公眾號,回復關鍵詞,免費領取海量資料!!
1. 回復【動圖】領取10000+個機械動圖及視頻包
2. 回復【CAD】領取800GAutoCAD全套視頻教程
3. 回復【UG】領取800G的UGNX全套視頻教程
4. 回復【SW】領取800G的Solidworks全套教程
5. 回復【機械設計】領取800G(非標)機械設計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