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革命文物既是前輩先驅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更是革命精神薪火相傳的記憶標志。連城擁有豐富的紅色歷史和珍貴的革命遺址,如何運用法治的力量守護好紅色資源?近年來,連城縣檢察院以公益訴訟為抓手,采取維護古跡、守護非遺等舉措,致力守護連城文脈。
【維護古跡 留住歷史痕跡】
連城縣新泉鎮溫坊村地處連城、上杭、長汀交界地帶,是“中央紅色交通線”重要一環,溫坊村的張氏祠堂、張梅江故居和石門樓老屋是“中央紅色交通線”在連城縣僅有的交通站點,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過重大貢獻。
連城縣檢察院以公益訴訟為抓手,全力保護紅色文化遺產,還原革命歷史面貌。針對新泉“中央紅色交通線”管護不到位的問題發出檢察建議,并持續跟蹤督促、監督落實,促成對溫坊村的張氏祠堂、張梅江故居和石門樓老屋進行修繕。今年以來,該院共督促制定3個修繕方案,爭取投入資金125萬元,配備12個滅火器,清除堆放易燃雜物、雜草10處,對纏繞電線進行線路提升改造,對線路增設阻燃套管,定期進行消防安全巡查,建立巡查臺賬,組織志愿者及各村文化協管員20多名進行培訓。
【守護非遺 傳承連城文脈】
連城是客家祖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文化)密集豐富、存續狀態良好,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現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予以保護的有50項。
今年4月,連城縣檢察院聯合連城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出臺《關于深化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配合依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充分發揮雙方職能作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文化)依法治理、協同治理、綜合治理,共同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文化)。
【留住記憶 守護紅色血脈】
連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中央紅軍長征前東線最后一站“松毛嶺戰役”主戰場。烈士紀念設施承載著傳承紅色基因、宣傳弘揚英烈精神、開展傳統革命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功能。
今年4月,連城縣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宣和革命烈士紀念碑周邊雜草叢生、革命烈士紀念亭油漆脫落等問題,顯然缺乏日常管理和維護。針對該問題,連城縣檢察院立即同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屬地政府召開磋商會,督促共同履行管理保護職責,采取有效措施對紀念設施進行修復、加強日常管護,并以此為依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宣傳。
經磋商,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立即成立整改工作專班,積極組織人員清除烈士紀念碑周邊雜草,并對烈士紀念碑、紀念亭油漆脫落處重新涂描,重新打磨修繕破損處,打掃周邊環境衛生。此外,建立常態化管護制度,加強對管護情況的巡查巡檢。
2023年以來,連城縣檢察院多次開展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實地走訪多個鄉鎮了解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情況,依法向有關部門發出相關檢察建議2件、磋商6件,促成對9處革命烈士紀念設施予以修繕和維護,清理周邊環境6處,建立健全保護管理工作規范,加強對烈士紀念設施的日常管理和維護。
供稿:第二檢察部 林麗花
責編:李楗
審核:黃輝、陳晨
監制:李治雄、鄧賜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