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哪吒2》的票房數據引發了熱議:國內票房占比高達99%+,海外票房也只有零頭的零頭。一時間,有人開始質疑國產片的國際影響力,甚至覺得這是很大的短板。但真的有必要這么糾結嗎?其實,這恰恰是國產電影崛起的標志,而不是短板!
外網有不少博主,乃至國內也有一些自卑心作祟的人,覺得哪吒幾乎全靠國內票房,好像屬于一種“自娛自樂”不值得炫耀,但真的如此么?
國產片的“海外情結”:曾經的無奈與妥協
回顧過去,國產電影確實有一段“海外情結”。在2000年代初,國內電影市場還不成熟,觀眾的消費能力有限,很多大制作的國產片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比如《臥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這些電影在拍攝時,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迎合北美市場的審美,甚至是為了沖擊奧斯卡。而《赤壁》則更多地考慮了日本市場的口味。
結果呢?這些電影在海外票房上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甚至海外票房比中國本土票房還高,但在國內觀眾眼中,卻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很多人覺得,這些電影雖然畫面精美、制作精良,但故事內核卻離中國文化傳統越來越遠。最終,這些電影在國內的評價往往不如海外。
今非昔比:國內市場的崛起
但今時不同往日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電影市場的規模已經躍居全球前列。觀眾的消費能力大幅提升,一部優秀的國產電影,光靠國內市場就能輕松斬獲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票房。比如《戰狼》《流浪地球》《哪吒》系列,這些電影的成功,幾乎完全依賴于國內觀眾的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海外市場對國產片來說,已經不再是“必爭之地”,而更像是“錦上添花”。電影制作方不再需要為了迎合國外觀眾的審美而犧牲自己的文化特色。相反,他們可以更加專注于講好中國故事,表達中國情感。這種變化,正是國產電影真正崛起的標志。
語言文化壁壘:全球電影市場的現實
有些人可能會問:“為什么國產片不能像好萊塢電影一樣,在全球市場大賣?”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好萊塢電影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圍內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語的文化霸權地位。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天然降低了文化傳播的門檻。
而其他非英語國家的電影,無論是中文、日語、韓語、法語還是西班牙語等等,哪怕電影再優秀,想要突破語言和文化的壁壘,在海外市場取得巨大成功,都是非常困難的。也只有中國能憑借巨量的人口光靠國內市場就能勉強抗衡好萊塢的全球市場。
可以看到全球影史票房排行榜,幾乎清一色的美國產,也只有少數中國電影能夠突圍沖上榜單。
而非英語電影排行榜前列的,也幾乎清一色中國電影。
國產片的未來:先做好國內市場
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哪吒2》在海外市場的“冷遇”而妄自菲薄。國產電影的未來,首先要立足于國內市場,講好中國故事,滿足中國觀眾的需求。只有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才能逐步向海外市場拓展。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海外市場。相反,隨著中國文化的不斷輸出,國產電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會逐漸增強。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好萊塢電影花了上百年的時間才建立起文化霸權,國產電影的路還很長,但我們已經在正確的方向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中國票房也是票房,中國人也是人
最后,想對那些質疑國產片海外票房的人說一句:中國票房算不算票房?中國人算不算人?哪怕國產片99%的票房都來自國內,那又如何?這恰恰證明了國產電影在國內市場的強大生命力。未來的國產片,不需要為了迎合誰而改變自己,只需要堅持自己的文化自信,繼續講好屬于中國的故事。至于海外市場,愛看不看,我們不強求!但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優秀國產片出海,讓更多海外觀眾意識到中國電影的力量,海外票房逐漸水漲船高也是水到渠成之勢。
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