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什么年代,總有一些人是幸運的,他們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樣,突破自己成為人上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要提及這樣的人就不得不說起陳永貴,他是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人,當地非常貧困,甚至連識字的人都沒有。
在新中國剛成立時,這里老百姓住在土窯洞里,幾乎沒有一家是富裕的,因此也不會有人想到這個地方會引起國家的關注。
然而到了六十年代,大寨村成為了明星村寨,家家戶戶脫了貧,要知道那個時候的中國普遍家庭都過得艱難。
當時大寨村的人民不僅能吃飽穿暖,每年還能給國家貢獻20多萬斤糧食,這在當時簡直是奇跡,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隨著深入了解,發現大寨村之所以能發展起來,全靠一個叫陳永貴的人,正是因為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才創造了奇跡。
在這樣的背景下,后來毛主席專門到這里考察,而陳永貴作為功臣,有了和毛主席交談的機會。
然而在陳永貴認識毛主席的時候,他還在讀書識字,按道理這樣的人和毛主席不會有第二次接觸,但事實上后來成為了“同事”。
1975年陳永貴被任命副總理,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而陳永貴也始終沒有讓毛主席失望,他堅持不拿工資,吃穿都非常儉樸。
陳永貴是個農村人,他不會搞那些彎彎繞繞,進入中央后始終熱情地對待他人,但盡管他這樣坦誠,可中央喜歡和他交談的人不多。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華國鋒和李先念十分喜歡陳永貴,或許他們都是從農村爬上來的,始終有一份農村情懷在。
陳永貴雖然是從基層爬上來的,但他也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夠強大,于是在中央的每一天都學習,但還是會有不認識的字。
說起來,陳永貴學習識字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記憶力自然不比年輕人,因此據陳永貴的秘書回憶道,陳永貴批準文件時會畫一些圓圈。
說起來,陳永貴是毛主席提拔上來的,當年他一直跟在毛主席的身后,但隨著毛主席的逝世,陳永貴的仕途也開始走下坡路。
后來華國鋒擔任國家主席,一舉粉碎“四人幫”,陳永貴內心十分高興,而后來華國鋒要求抓農業生產,陳永貴也完成的很好。
但就在華國鋒后來提出“兩個凡是”的問題上,陳永貴選擇支持,因此這個政策延續了毛主席的政策。
實際上,“兩個凡是”政策太過絕對,畢竟國家是要發展的,當新的思想注入到國家時,太過絕對的一些事情反而會引起不好的后果。
后來有人說陳永貴是“四人幫”的人,他十分生氣,還去找過鄧小平,當時鄧小平給出的回答是:“你不是四人幫的人?!?/p>
這句話讓陳永貴很高興,但隨著社會發展,他逐漸跟不上社會的發展,1980年國務院會議結束后,他去找了鄧小平。
陳永貴就當時的問題提出質疑,但鄧小平這次沒有了往日里的親切,直接說道:“你提的問題像3歲孩子那樣幼稚?!?/p>
此事過去不久后,陳永貴辭去了自己職務,或許是他認識到了自己已經跟不上這個社會的發展。
但總的來說,陳永貴這一生的經歷是比較精彩的,能從農民干到副總理,這才我國還沒有出現過第二個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