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
也是襄陽邁向新突破的關鍵一年
襄陽古城作為襄陽文旅核心展示區
在未來的發展藍圖中
襄陽古城有哪些具體規劃?
2月14日上午
市古城(隆中)管委會
做客《黨風政風熱線》節目進行了介紹
市古城(隆中)管委會將堅持規劃引領,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統籌保護與利用、當前和長遠、生產與生活的關系,努力擦亮千年古城金字招牌,著力將襄陽古城打造為高知名度、強吸引力的一流景區景點。
堅持主客共享、系統治理
重構古城發展空間
積極穩妥疏解古城功能和人口,進一步騰出古城保護利用空間和資源。
推動古城第五立面改造,謀劃一批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超高建筑降層項目、危舊自建房拆除項目等城市更新項目。
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機制,持續推進現有居民住宅功能改造,改造為網紅店、藝術餐廳、氛圍酒吧、文創書店、咖啡館、家庭旅館等文旅消費場景,推動功能組團布局、業態優化提升,最大限度釋放文旅空間。
全媒體首席記者楊東 攝
加強古城歷史文化
挖掘、保護、傳承和利用
快速推進東西城墻聯通工程,采取數字展陳、景觀打造等方式,完成具備條件的滅失遺跡復原及信息展示;
按照“一街一特色,一巷一亮點”要求,分期分批對古城背街小巷進行綜合提升,重點推進仁義巷、聰慧巷、積倉街、小井巷等特色街巷打造;
實施古城微空間改造行動,通過提升燈光照明、更新外立面、打造景觀小節點等微改造。
全媒體首席記者楊東 攝
推動四中國際學校、水文中專、襄陽日報社等改造利用項目開工建設,讓古城歷史文化動起來、活起來。
改造利用原雅斯超市,打造襄陽版“長安十二時辰”,講述襄陽故事,展示特色文化;
建設一系列主題鮮明的中小型博物館、展示館和文化園,引導襄陽金石博物館、貞元博物館、蘭鳳戲曲藝術博物館等民間博物館面向社會開放。
以綠影壁巷為主體,聚集品茗、品咖、品酒等業態,營造“社交”消費場景,打造古城“慢生活”體驗區。
積極爭取政策性資金
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積極爭取政策性資金和國家預算內資金、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推動歷史建筑修繕及抗震加固、傳統街巷立面路面整治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數字化展示利用設施等項目建設。
出臺相關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古城保護與利用,加快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帶動力的文旅項目,聚集各方力量,激活古城旅游。
來源:襄陽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