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關東軍為了開展侵占中國的陰謀,自行炸毀了南滿鐵路柳條湖段的一段路軌,卻誣陷中國軍隊破壞鐵路,并向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和沈陽發起了進攻。自此,中國進入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東北頓時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見此,中國共產黨組織派出了許多優秀干部到東北發展抗日部隊、創建抗日根據地,壯大抗日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東北抗聯誕生了,其中著名的領導人有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趙一曼等。但其實,東北抗聯早期還有一位與他們齊名的領導人,他就是安徽樅陽籍抗日英雄童長榮。
據資料顯示,楊靖宇是南滿的領導人,趙尚志是北滿的領導人,而童長榮則是東滿領導人,他們三人是抗聯初期職位最高的三名領導人。
多年來,楊靖宇、趙尚志的英雄故事傳遍了大江南北,但童長榮的事跡卻鮮為人知,只因他英年早逝,不到27歲就犧牲了。
從那些為數不多的資料看,童長榮個子不高,長條臉,瘦瘦的,臉上蒼白,鼻梁上總是戴著副眼鏡,像個大學生。
雖然在“山頭”林立、戰將如云的東北抗戰中,他似乎算不上一員猛將,但也是一位胸懷開闊、目光高遠的儒將。他或許不能彈無虛發、叱咤風云,卻善于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當時,東滿地處中、蘇、朝三國交界處,社會情況復雜,日本侵略者又殘暴冷血,抗日力量發展極其艱難。但即便是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東滿的抗日武裝還是頑強地壯大了起來。
由于童長榮入黨時間最早,學歷最高,又是一位富有豐富對敵經驗的“老革命”,他很快就成為了東滿抗戰的主心骨。
1934年,東滿抗日游擊隊開始組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童長榮便是創始人。可惜的是,也就是這一年,董長榮犧牲。
然而,童長榮除了是東北抗聯的早期領導人之一外,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左聯”的實際發起人之一。
童長榮出生于安徽樅陽,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6歲那年,母親將他送到一家私塾讀書,后轉入小學繼續攻讀。后來,童長榮考入省立師范,其間接觸革命,后在學長王步文的影響下參加并領導安徽學生運動。
1925年,童長榮和王步文一同東渡日本留學,同年入黨,成為中共東京特支負責人,三年后,童長榮由日本回到上海。
當時,上海是黨中央首腦機關所在地,富有豐富斗爭經驗的優秀干部比比皆是,但年僅21歲的童長榮一來到上海就被賦予重任,先后擔任中共滬東區委宣傳部長、區委書記等職,可見其年少有為和組織對他的信任。
在童長榮來之前,上海曾發生了一件震驚文壇的大事,創造社、太陽社等左翼文學團體曾有人攻擊魯迅,這極大影響了左翼文學運動的團結。所以,在黨的六大召開后,周恩來迫不及待地決定加強對上海文藝工作的領導。
思考再三之后,黨中央決定將此事交與童長榮,而童長榮也沒有辜負黨組織的囑托,積極奔走于各高等學校和文學團體間,用自己極強的理論水平和組織能力,很快說服黨內外左翼工作者停止對魯迅的論戰。
之后,他在彌合了魯迅和創造社、太陽社的關系的基礎上,又根據黨的指示努力籌建了左翼作家聯盟。因黨的工作需要保密,童長榮的名字沒有列入左聯發起人名單中,因此對這段經歷,許多人都不知情。
1931年,童長榮被派到東北創建抗聯。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中,他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先是肺病纏身,幾次大口吐血,后來多次身受槍傷,傷口紅腫發炎。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童長榮始終與戰士們戰斗在第一線。
1934年,童長榮因病重整個人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頭,還沒有等到春天的到來便犧牲了。面對烈士遺體,戰士們淚流滿面,都痛心他走得實在太早了。
童長榮的事跡令人感動,其未婚妻的一片癡心更是令人難忘。
多年以后,有記者經過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童長榮的外孫鄭衛勝先生,但鄭衛勝卻告訴記者,他其實與童長榮烈士沒有半點血緣關系。
根據鄭衛勝的講述,記者這才明白了真相。
原來,在十八歲那年,母親為童長榮訂了一門親事,女方叫何坤芝,是一個如靈芝般美好的女子。但童長榮與何坤芝只是訂婚,并未舉行婚禮。
三年后,童長榮準備赴日本學習,臨走時留下話,要何坤芝等他三年,之后必定回來娶她為妻。誰知,這一等就是一生,童長榮再也沒有回來。
何坤芝也是一個癡情之人,未婚夫離開后她就一直留在童家等待,侍奉童長榮寡母,掙錢養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童長榮始終沒有消息,家族中人便開始欺負婆媳二人,對何坤芝這個還未進門就受了“活寡”的大姑娘更是指指點點。
為此,何坤芝受盡了委屈,這一切都被童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有一日,童母實在看不慣何坤芝被人欺負,便說:“孩子,你走吧,嫁人去。”何坤芝十分驚訝,她哭著問婆母為什么要趕她走,童母說:“我兒回不來了,我不能耽誤你,會遭人罵的。”童母再三勸說,何坤芝再三求情。
終于,何坤芝經過深思熟慮,還是離開了這個一貧如洗的家,但她依舊忘不了童長榮,選擇上山出家,與青燈古佛作伴。后來,尼姑廟香火蕭條,何坤芝便靠倒騰點小買賣求生,只要攢下一點積蓄,她就全部寄給童母,日復一日。
然而幾個月后,童母去世,她帶著沒能見到兒子最后一眼的遺憾離開了世界。可她哪里知道,童長榮早她十四年就已經長眠在東北的密林中了。
處理完婆母的后事之后,何坤芝再次回到了這個家,她要等童長榮回來。考慮到自己年齡大了,何坤芝便領養了一個小女孩,也就是鄭衛勝的母親。
1949年,樅陽解放,何坤芝每天都期盼著丈夫回家,可直到兩年后,一張烈士證明擊碎了她多年的希望。她再一次選擇遁入空門,并改名何佛清。
1987年,何坤芝也迎來了生命的結束,臨終前她將女兒叫到身邊,囑咐道:“將來一定帶我去看看你的父親!”養女童承英連連點頭。
2011年,童承英在兒女們的陪同下終于來到了東北吉林汪清縣童長榮烈士陵園,在烈士墓前,他們淚流滿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