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999字,時長約9分鐘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
文/劉勝軍
2025年2月19日,鄧小平逝世28周年紀念日。
鄧小平是20世紀全球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他一生風云激蕩成就無數傳奇,三落三起,參加過長征,指揮過參戰人數達140萬的淮海戰役......然而他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毫無疑問就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經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2025年2月17日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民營企業是伴隨改革開放偉大歷程蓬勃發展起來的。”的確,改革開放是20-21世紀人類社會最為絢麗的篇章之一,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了奠定了堅實基礎。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1979年1月,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從此成為最知名的“特區”,成為“企業家精神”綻放的舞臺。
1987年,43歲的任正非和合伙人一起集資2.1萬元人民幣創立“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取名的含義是“心系中華,有所作為”。1995年,王傳福在深圳龍崗創建比亞迪實業公司,后來他用“BuildYourDreams”來詮釋公司的名稱縮寫。1984年馬化騰隨父母遷至深圳,1993年畢業于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1998年創辦騰訊。1986年,時任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社會保險公司副經理的馬明哲向袁庚建議成立一家商業保險公司,1988年深圳平安保險公司誕生。2006年,汪滔和朋友在深圳創立大疆無人機。
在2020年GaWC公布的全球城市列表中,深圳成為大中華區入選的六座世界一線城市(Alpha級)之一,外貿出口總額連續20余年居中國大陸第一位。
鄧小平堅毅又略帶憂郁的眼神最讓我難忘
“改革開放”,一舉打通了中華民族的“任督二脈”,堪稱中華歷史上的一次神來之筆,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跨越。
達利歐:歷史周期與國家興衰
經濟學家張五常如此評價,“中國兩百多年來,沒有出現過思路這么清晰的一個領導人。”
大俠金庸十分佩服鄧小平大海一般的襟懷,“鄧小平是我最佩服的人!我一直很佩服鄧小平的風骨。這樣剛強不屈的性格,就像是我武俠小說中所描寫的英雄人物。”
走過了萬里長征、經歷了人生的三落三起,鄧小平的智慧猶如得道高僧,令人嘆服。
他的謙遜令人感嘆,當被問及對長征的感受,他的回答只有3個字:“跟著走”。有人請教他法國“勤工儉學”的體會,他說主要是打工,沒學啥,連法語都沒學會。這樣的坦誠,不僅無損形象,反而更令人肅然起敬。
他剛柔并濟,毛澤東評價他是“鋼鐵公司”、“綿里藏針、柔中寓剛”。周恩來說:“小平同志是舉重若輕,伯承同志是舉輕若重。從愿望上說,我更欣賞小平的舉重若輕,但說實話,我這個人做不到這一點。我和伯承一樣,在工作上常常是舉輕若重”。
毛澤東與周恩來都很欣賞鄧小平的能力
他具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超人的政治智慧,高瞻遠矚,話不多,但總能說到點子上,樸實如白開水,卻有一種直指人心的震撼力量:
?1975年,毛澤東提議讓鄧小平主持寫一個肯定“文革”的決議。小平回答說:“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由我主持寫這個決議不適宜”。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提出“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1978年,鄧小平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就是兩只手,兩種方式都不能排除。力爭用右手爭取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要力量大一點,實在不行,還得用左手,即軍事手段。”1984年,鄧小平指出,“如果臺灣當局永遠不同我們談判,怎么辦?難道我們能夠放棄國家統一?當然,絕不能輕易使用武力。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們要記住這一點,我們的下一代要記住這一點。這是一種戰略考慮。”
?1979年鄧小平訪美,向總統卡特傳達了中國將進行對越作戰的消息:“小朋友不聽話,該打打屁股了!”
?1980年,鄧小平看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稿后指出:“決議草稿看了一遍。不行,要重新來。毛澤東思想這個旗幟丟不得。丟掉了這個旗幟,實際上就否定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不寫或不堅持毛澤東思想,我們要犯歷史性的大錯誤。”
?1982年,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直言,“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的余地……如果在15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
?1984年,鄧小平說,裁軍是個得罪人的事,我來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給新的中央軍委主席。1985年,中央軍委正式宣布裁軍100萬,約占當時中國軍隊人數的四分之一。
?1987年,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說:“一旦中國全盤西化,搞資本主義,四個現代化肯定實現不了。中國要解決十億人的貧困問題,十億人的發展問題。如果搞資本主義,可能有少數人富裕起來,但大量的人會長期處于貧困狀態,中國就會發生鬧革命的問題。中國搞現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面對“中國式現代化”,歐美應放下“西方中心主義”的傲慢與偏見)
?1990年,鄧小平指出:“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如果搞兩極分化,就可能出亂子。”1993年,鄧小平說:“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后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分配的問題大得很。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自然出現。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少部分人獲得那么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這個問題要解決。過去我們講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
夜深人靜問自己,為何如此敬服鄧小平?總結起來有這么幾點:
1、有大視野、大格局。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那篇報告,光看標題就令人欽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復出后,立即訪美,留下與李慎之那段著名的“機艙對話”。其格局之宏大,不亞于當年諸葛亮的《隆中對》。舉重若輕兩步棋,打通了“任督二脈”,成就了中國經濟轟轟烈烈的世界奇跡。
2、有大胸懷。鄧小平一生多歷磨難,從1933年“鄧毛謝古”路線斗爭,到建國后“三落三起”,尤其是長子鄧樸方文革期間摔成殘疾,內心的悲苦可想而知。鄧小平能夠放下個人的恩怨,團結一致向前看,這是何等的格局?在那種政治氣候下,“批鄧”者難以盡數,然而他卻對“筆桿子”胡喬木的道歉信一笑了之,完全沒有放在心上,“我不在意,胡只是講了一些套話”。
3、實事求是。1979年鄧小平訪美,第二天卡特總統為他舉行了國宴。在第一桌就座的還有美國著名的思想進步的女演員雪莉·麥克蘭,她對中國很友好。她和鄧小平談得很熱烈,談了好多問題。她提到幾年前曾訪問過中國的一個農村,有件事使她很感動。她遇到一位正在田里種西紅柿的教授,她問教授,是否覺得在偏遠的鄉下干這種體力活兒是種損失,因為這樣完全脫離了他在大學里的科研工作。那位教授說,正相反,他非常高興和貧下中農在一起,從貧下中農那里他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本來鄧小平和麥克蘭邊說邊笑,談得很高興,但鄧小平聽完麥克蘭的話后,馬上臉上變得很嚴肅地說:“那位教授在撒謊。”這使麥克蘭大吃一驚。卡特當時也正在聽著鄧和麥克蘭的談話,他馬上理解了鄧小平話的意思。在“文革”中甚至在“文革”前,數以百萬計的知識分子下放到農村,有時一去幾年,這實際上是對人才資源的極大的浪費,給人們造成了很大的痛苦,摧殘了人們的健康。
4、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是治國之大忌,也是頑疾。鄧小平在南方談話時說: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太多。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復,新的語言并不很多。重復的話要講,但要精簡。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毛主席不開長會,文章短而精,講話也很精煉。周總理四屆人大的報告,毛主席指定我起草,要求不超過5000字,我完成了任務。5000字,不是也很管用嗎?
5、有大魄力。鄧小平訪美,對卡特說了一句“越南小朋友不聽話,要打屁股了”。隨即,鄧小平不顧軍方一些人士的顧慮,發起對越反擊,一個月內就占領了越南北部20余個重要城市和縣鎮,然后迅速撤回,快刀斬亂麻。經此一戰,換來幾十年邊境安定。1984年鄧小平拍板:中國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100萬,世稱“百萬大裁軍”。在1977年討論恢復高考的會議上,溫元凱發言時說,“恢復高考,我提16個字叫:‘自愿報考,領導批準,嚴格考試,擇優錄取’”。沒想到鄧小平當場拍板,“溫元凱,至少采納你四分之三。第二句話‘領導批準’可以拿掉”。當時已是8月8日,當年的高校招生方案已經印發各地了,鄧公卻當機立斷:“能不能先收回(指已下發的招生方案),我們推遲幾個月,今年恢復高考,否則我們又耽誤一代人,這涉及到幾百萬人的問題。”輕輕一句話,改寫了天下多少士子的人生命運。1977年走進考場的就有李克強、王毅、郭樹清、張藝謀、閻焱、錢穎一......
6、有威嚴。“不怒而威”是政治家的境界。號稱“鐵娘子”的撒切爾夫人氣勢凌人來到北京找鄧小平“討價還價”,“硬碰硬”的結果是,會見結束后撒切爾夫人精神恍惚,摔了一跤。鄧小平告訴來“談判”的撒切爾夫人,“主權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如果說宣布要收回香港就會像夫人說的‘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那我們要勇敢地面對這個災難。”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回憶:一幫老將軍開會吵得不可開交,但鄧小平一到,會場鴉雀無聲。
7、抓大放小。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鄧小平治國,給人的印象是從容瀟灑,經常約聶衛平打橋牌。無他,唯抓大放小耳。《道德經》說,“太上,不知有之。”這是領導力的至高境界。現代管理學有句名言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領導者做正確的事,管理者把事情做正確(Managersdothingsright,whileleadersdotherightthing)”。
8、懂幽默。儒家文化不太提倡幽默,我一直覺得這是缺憾。鄧小平卻不乏幽默感。“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是農民都聽得懂的幽默,淺白又極深刻。1975年鄧小平說:“我是維吾爾族姑娘,辮子多!”既有氣勢又令人開懷大笑。
9、不拘一格降人才。國家雖大,但人才難得。90年代初經濟陷入低谷,鄧小平為尋找“懂經濟的人”而愁眉不展。鄧小平春節來滬度假,與朱镕基交流,不由得眼前一亮:踏破鐵鞋無覓處。隨后,鄧小平頂住各種反對聲音,破格“越級”提拔朱镕基,并放話朱镕基“只能當一把手不能當第二把手”,為朱镕基以副總理身份主持經濟金融改革打開了局面。
10、干練務實。鄧小平的務實,從他的語言風格不難體會。他說話總是干脆利落、語言樸實但道理深刻。例如,“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才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一個國家、兩種制度”、“90年代的機遇不能再錯過,這是你們上海最后一次機遇了。浦東開發是晚了,這是件壞事,但也是好事”等等。
11、鞠躬盡瘁。鄧小平復出時,已經75歲高齡。他沒有浪費時間,帶領中國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融入世界經濟海洋。1992年,88歲的鄧小平用盡生命最后的力量托舉改革開放。2021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簡史》評價說:“鄧小平南方談話在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是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南方談話,使鄧小平一生的光輝業績達到新的高度。”
《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指出了鄧小平的歷史價值:
?無論中外,在鄧小平謝幕之后長大的人,很難體會鄧小平踏上這個旅程時面對的是多么嚴重的問題......中國并不是必然會出現鄧小平這樣一位政治家。他出現了,并且改變了中國......鄧小平在推動中國的全球化的過程中,比印度、俄國和巴西這些大國的領導人更有魄力。
《鄧小平》作者邁克爾·迪倫說:
?鄧小平的真正的紀念碑就是當今中國。注視這座紀念碑,讀者唯一應該做的事情是停下來思考:在同一時代、同一地點、擁有相同資源,有沒有任何一個人在他的位置能夠做得更多。
劉勝軍@寧波天童寺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歷史觀
2014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致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長江國際商會首席專家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
人大·中歐·華東師大校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