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擔心鬧矛盾耽誤收成,現在地頭就能解決問題!”在來賓市興賓區鳳凰鎮六安村的千畝甘蔗林里,種植大戶余云開一邊揮鋤除草一邊感慨。作為村里的“種蔗狀元”,他今年種了1000多畝糖料蔗,卻比往年更省心——糾紛不出田埂、假農資不見蹤影,蔗農們正鉚足勁頭發展這份“甜蜜事業”。
“蔗田管家”駐一線:矛盾化解在萌芽
蔗林深處,三支特色隊伍格外醒目:“甜蜜先鋒”調解糾紛、“機手大哥”保障運輸、“蔗大嫂”巡邏值守。去年砍運季,六安村兩戶蔗農因邊界爭議險些動粗,“甜蜜先鋒”隊員覃海燕頂著烈日現場丈量土地,用方言講透《土地承包法》,最終雙方握手言和。
興賓區政法委將法治力量扎進田間,打造“蔗田版”楓橋經驗,在20個萬畝連片蔗區設立“鄰里蔗里”調解室、“甘蔗巡回法庭”。2024年累計化解涉蔗矛盾14365件,化解率達99.8%;組建“派出所+司法所+律師”聯動小組,為蔗農提供法律咨詢3800余次,訂單履約率提升至98%。
“平安網格”全覆蓋:風險掐滅在源頭
“滴!您有新的蔗區隱患待處理。”鳳凰鎮綜治中心主任黃偉的網格手機響個不停。通過“7、15、30”滾動排查機制,涉蔗問題從發現到處置,最快2小時即可解決。今年初,執法隊在蒙村鎮查獲3噸假冒復合肥,為200多戶蔗農挽回損失60萬元。
政法部門打出組合拳,農資市場“每月一查”專項行動查扣假劣產品12噸;“鄉呼縣應”平臺24小時接單,蔗農掃碼即可投訴;四級聯防體系讓420名網格員、580名“五老”志愿者化身“蔗田哨兵”。如今,蔗區治安警情同比下降47%,蔗農直言“夜里巡蔗都敢哼小曲”。
“法治春風”潤心田:規矩種進泥土里
在遷江鎮“蔗里最甜”普法廣場,村民圍看小品《老蔗農學民法典》笑作一團。興賓區把法律課堂搬到地頭,用壯語山歌傳唱《種子法》,請律師開“蔗棚講座”,甚至把庭審現場搬到堆滿甘蔗的曬場。
潛移默化中,變化悄然發生,六安村16個姓氏的村民建起“蔗林議事會”,用村規民約解決灌溉糾紛;蔗農曾令造主動學習《合同法》,帶著律師去糖廠簽收購協議?!艾F在賣蔗就像甘蔗一樣——筆直敞亮!”老曾摸著剛簽的訂單笑道。
從“靠人情”到“講法治”,興賓區的“甜蜜事業”越種越甜。2024年,該區糖料蔗種植面積突破120萬畝,帶動8.6萬農戶增收,蔗農人均純收入增長15%。這片法治澆灌的沃土,正讓“桂中糖罐子”溢出幸福滋味。
記者:樊榮華 通訊員:韋 晉 吳章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