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從腳趾發麻到性情大變僅數月!神經內科揪出“隱形殺手”克-雅病
撰文:靜心
腳趾麻木,竟會弄得頭破血流?
68歲的張建國是一名退休教師,生活規律,性格溫和。他和李阿姨住在城郊的一棟老房子里,日子過得平靜而充實。院子里,有一棵櫻花樹,每年春天都會開得格外燦爛。每當櫻花盛開時,張建國總會陪著李阿姨坐在樹下,享受那短暫卻美好的春日時光。
然而,這份寧靜被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
起初,張建國只是覺得腳趾有些麻木,像是被什么東西壓住了一樣。他以為這只是年紀大了,血液循環不好,沒太在意。可是,麻木感并沒有消失,反而像藤蔓一樣,從腳趾慢慢爬上了大腿,甚至蔓延到了雙手。
李阿姨最先發現了異常,她發現丈夫走路時總是搖搖晃晃,像是踩在棉花上。更讓她擔心的是,張建國開始頻繁地跌倒,尤其是在晚上或閉著眼睛的時候。有一次,他在浴室里摔倒了,額頭磕在了洗手臺上,血流不止。李阿姨嚇壞了,趕緊帶他去了醫院。
在神經內科門診,張建國向醫生描述了自己的癥狀:腳趾麻木、平衡感差、頻繁跌倒,還有持續的眩暈感。他說,這種眩暈在轉頭或低頭時特別明顯,甚至讓他感到惡心。醫生為他做了初步檢查,發現他的雙下肢遠端肌肉無力,足部對針刺有異常的痛覺反應,踝部的本體感覺和振動覺也明顯減退。更奇怪的是,他的下肢反射完全消失了。
醫生皺起了眉頭。這些癥狀似乎指向了周圍神經系統的病變,但張建國的病情遠比普通的神經炎復雜。為了進一步確認,醫生安排他做了電診斷檢查。檢查結果如同一道晴天霹靂,張建國患有一種嚴重的軸突感覺運動性多發性神經病,這是一種長度依賴性的神經病變,通常從肢體遠端開始,逐漸向近端發展。
然而,命運似乎并未就此收手。就在檢查后的幾周里,張建國的病情迅速惡化。他的認知能力開始下降,經常在談話中走神,甚至反復重復同樣的話。李阿姨發現,丈夫的性格也變了,變得易怒、好爭論,甚至有些偏執。有一次,他在早餐時間堅持要吃晚餐,還為此和李阿姨大吵了一架。
病情惡化,層層剝繭
張建國的病情引起了醫生的高度重視。他的癥狀不僅涉及周圍神經系統,還出現了明顯的中樞神經系統異常。醫生懷疑,這可能是一種多系統受累的疾病。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醫生安排他住院,并進行了全面的檢查。
住院期間,張建國的認知功能進一步惡化。他無法回憶起近期的事情,甚至連自己昨天吃了什么都記不清。他的語言能力也開始出現問題,有時會說出一些毫無意義的句子。更讓人擔憂的是,他的步態變得僵硬,走路時雙腿像是被什么東西拖住了一樣,搖搖晃晃,隨時可能摔倒。
醫生為張建國安排了腦部MRI檢查,結果如同一塊巨石壓在了醫生的心頭。張建國的雙側尾狀核出現了彌散受限的信號,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影像學表現(如圖1)。結合他的臨床癥狀,醫生開始懷疑,這可能是一種罕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圖1:MRI的彌散加權成像(DWI)、表觀彌散系數(ADC)和T2液體衰減反轉恢復(FLAIR)序列顯示左側尾狀核和前部豆狀核存在彌散受限,相應區域的ADC值呈低信號,T2 FLAIR呈高信號。
為了明確診斷,醫生為張建國安排了一系列實驗室檢查。他的血清檢查結果顯示,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抗核抗體等指標均正常,排除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HIV和梅毒檢測也呈陰性,進一步排除了感染性疾病的可能。維生素B1、B6、B12、銅、鋅等營養指標也都在正常范圍內,這使得醫生更加確信,張建國的病情并非由營養缺乏所致。
接下來,醫生為他做了腦脊液檢查。結果顯示,腦脊液中的細胞數和蛋白水平均正常,但14-3-3蛋白和總tau蛋白的水平顯著升高。
你知道這兩項指標是診斷什么病的重要依據嗎?張建國的生命會就此終結嗎?他和李阿姨能否一起等到來年春天櫻花盛開呢?
參考文獻:
[1]Regan S M, Davalos L F. Clinical Reasoning: A 68-Year-Old Man With Progressive Numbness, Vertigo, and Cognitive Decline[J]. Neurology, 2025, 104(5): e213437.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