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祎送車翻車記:從“豪氣送福利”到“套路營銷”的180度反轉!
2025年2月22日,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在社交媒體發布了一條道歉視頻,承認自己策劃的“送100輛國產新能源車”活動存在設計缺陷,并宣布整改方案。這場原本標榜“回饋用戶”的營銷活動,為何最終演變成一場輿論風波?
一、活動初衷:高調開場的“百萬福利”
今年1月,周鴻祎在社交平臺高調宣布,為慶祝個人粉絲突破千萬,計劃送出100輛國產新能源車。這一消息迅速引發關注,網友紛紛猜測車型和參與規則。2月初,活動正式啟動,首批20輛小鵬汽車通過直播抽獎送出。
按周鴻祎的說法,活動初衷是為了“與用戶交朋友”,通過打造企業家個人IP來增強品牌影響力。然而,這場看似豪氣的福利,很快因規則設計遭到質疑。
二、爭議爆發:被吐槽“套路比車還多”
活動推出后,網友發現參與門檻極高:用戶需完成注冊、拉新、分享朋友圈等任務,甚至傳言需購買指定產品才能獲得抽獎資格。有人計算,平均中獎率僅幾千分之一,堪比彩票。
網友吐槽主要集中在兩點:
1. “拉人頭”嫌疑:任務鏈設計被指變相要求用戶為平臺引流;
2. “誠意不足”:相比360公司年收入超百億的規模,20輛車的成本被調侃“連一個小目標都不到”。
更有網友直言:“這不是送車,是賣車!”
三、道歉與整改:從“任務門檻”到“零門檻”
面對輿論壓力,周鴻祎于2月22日公開道歉,承認活動規則“讓用戶體驗不佳”,并宣布剩余80輛車的抽獎取消所有門檻,用戶僅需在“納米AI”平臺報名即可參與。
第二批車型也浮出水面——三款iCAR電動車,共計20臺。不過,網友對整改態度呈現兩極分化:
- 支持者認為“知錯能改算有誠意”;
- 質疑者則指出:“早該如此,何必等罵上熱搜才改?”
四、行業反思:互聯網營銷的“誠意陷阱”
周鴻祎的送車風波并非孤例。近年來,從電商平臺“砍價永遠差0.1%”到直播帶貨“9.9元iPhone”的文字游戲,企業常以“低成本高流量”為目標,卻屢屢因套路翻車。
這次事件暴露出兩個深層問題:
1. 用戶信任危機:當福利規則復雜到需要“做數學題”,誠意自然被質疑;
2. 流量焦慮:企業為博眼球過度設計活動,反而消耗品牌口碑。
五、普通人怎么看?
作為旁觀者,我們或許該問幾個問題:
- “免費福利”真免費嗎? 拉新、分享、充數據的背后,用戶的時間成本是否被低估?
-企業營銷的底線在哪? 當“套路”成為常態,還有多少人愿意為華而不實的活動買單?
周鴻祎的道歉或許為事件畫上句號,但留給行業的思考遠未結束——在流量為王的時代,真誠或許才是最高明的“套路”。
(本文數據及事件脈絡綜合自公開報道,僅陳述事實,不代表任何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