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正商參閱作者參加了“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推動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主題宣傳順義區活動,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入新十年的新起點,為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環,進一步推動新時代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近期北京陸續出臺了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等五個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其中,順義重點建設臨空經濟先行區、產城融合國際新城。并設定了15項高質量發展指標。預計到2030年,經濟總量將突破3300億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500億元,天竺綜保區年進出口額超過2000億元,對外骨干交通廊道增至12條。
位于首都機場東南的北京中德產業園,自成立3年多以來,已吸引奔馳、寶馬、博世、威樂等近120家德資及關聯企業入駐,年產業規模突破400億元。作為國內唯一以“經濟技術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對德合作園區,其一流的國際化環境和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成為吸引德企來華發展的熱土,該園區積極承接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建設,聚焦中德經濟技術合作主線,發展中德(歐)優勢互補的新能源智能汽車、智能裝備、數字經濟和先進制造服務業“3+1”主導產業,落地全國首家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北京市首家智能制造領域外商投資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初步形成德企聚集發展的良好態勢。借助北京“兩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北京中德產業園積極構建開放合作新渠道。目前,已與歐洲經濟參議院等50余家機構建立合作機制,成功舉辦首屆中德(歐)隱形冠軍論壇、參展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等活動,拓展國際“朋友圈”。德國、西班牙、奧地利等國政要、使節、學者紛紛來訪,開辟了國際合作新路徑。
走進北京天竺綜保區,全市首家罕見病專業診療機構“北京罕萌診所”坐落于此。據了解,診所組建了來自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兒童醫院、上海新華醫院、天津市兒童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的頂尖志愿服務專家團隊,同時引進了國內50余個罕見病藥品,患者關愛活動已覆蓋漸凍癥、軟骨發育不全、血友病、溶酶體貯積癥等罕見病病種,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為全國罕見病患者提供診療、用藥、康復、保障等一站式服務。
“你們好!我是一名軟骨發育不全患兒的家長。孩子在使用伏索利肽后療效顯著,我們從絕望中看到希望,對政府充滿感激……”一封感謝信見證了天竺綜保區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建設的顯著成效。在天竺綜保區罕見病藥品存儲專區,工作人員仔細核對藥品名稱及數量。500支全球首款治療兒童軟骨發育不全的罕見病藥品伏索利肽將送達患者手中。如今,罕見病藥品實現“一次通關、多次出區使用”,由“人等藥”變為“藥等人”,確保患者用藥連續性。天竺綜保區推進跨境電商銷售醫藥產品試點、開設進口生物制品檢驗綠色通道……一系列創新舉措讓百姓受益匪淺。作為“第一國門”所在地,順義區對外開放優勢顯著,天竺綜保區去年全年進出口總值達1234.90億元,其中醫藥產業進出口貨值達1069.34億元,同比增長6.39%。
位于中關村順義園的理想汽車北京總部,多個實驗室正進行整車技術測試。聲學實驗室靜謐無比,背景噪聲小于10分貝,可進行靜態和動態環境下的汽車噪音測試。電磁兼容實驗室科技感十足,主要營造不受外界干擾的電磁環境,通過不同發射和接收天線等設備檢測整車的電磁兼容性能。理想汽車北京綠色智能制造基地同樣位于順義,該工廠由原北京現代一工廠改造升級而成,是順義區大力發展新能源智能汽車、推動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重大標志性項目。工廠內采用了理想汽車自研的Li-MOS智能制造系統,規劃了智能物流系統,打造出高度自動化的智能柔性生產線,一期產能達年產10萬臺。
踏入北京軒宇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航天品質助力民生發展"的標語赫然在目。張紹林副總經理介紹道,公司自主研發的SiP2115S、SiP6117S等高可靠性、高集成度、微小型化的芯片產品,成功填補了國內微系統芯片領域的空白,并已廣泛應用于商業航天和工業控制領域。公司最新研制的高可靠性RISC-V處理器,將助力低軌衛星星座建設和深空探測任務。“伴隨未來航空航天事業的迅猛發展,商業衛星有望實現每日航班式發射。”副總經理湯浩指出,提升衛星星座的可靠性和實現長期在軌健康管理,既是當前行業的普遍難題,也是公司產品重點攻克的方向之一。
一座新城的建設與發展,產業無疑是其最重要的基石。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城市布局持續調整與優化,這座平原新城毅然選擇了高端制造業作為“頂梁柱”。順義區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指出,憑借臨空經濟先行區的優勢,集中力量打造新質生產力。未來,順義區將繼續推動高端制造業“挑大梁”,提升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能級,做強航空航天產業集群,完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生態,加快智能裝備產業升級,推動醫藥健康產業多元化發展。預計到2030年,“五大高端制造業”的總產值將超過3000億元。
據悉,順義區還將著力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有力支撐區域的高質量發展。今年將啟動R4線一期的建設工作。該項目完成后,市民從順義中心的燕京橋站出發,無需換乘,僅需10分鐘即可直達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30多分鐘便可抵達東二環。同時,順義區正加緊推進京密高速、東部發展帶聯絡線等重大交通項目的建設進度,以實現與中心城區及“三大科學城”的快速互聯互通。此外,順義區還計劃在交通站點及其周邊區域打造更多充滿活力的區域中心,以進一步促進產城融合和職住商的均衡發展。
作為首都面向區域協同的“戰略門戶”,筆者認為,順義以“一區一策”精準發力,凸顯三大亮點:
1.功能定位清晰:依托“第一國門”優勢,順義既是承接中心城區功能的“緩沖帶”,又是聯結京津冀的“樞紐站”。中德產業園、天竺綜保區等平臺,正將國際資源轉化為區域協同動能。
2.產業集聚破題:從航空航天到跨境醫藥,順義通過強鏈補鏈解決“產業分散”痛點。例如,罕見病藥品“一次通關”模式、新能源車企測試場配套,彰顯資源配置向重點領域傾斜的智慧。
3.機制創新護航:21條含金量政策+“服務專員”隊伍,推動產城融合從規劃到落地。R4線建設、職住平衡布局等舉措,更以“宜居”反哺“宜業”,破解新城吸引力不足的難題。
順義的實踐表明,平原新城絕非簡單“承接”,而是通過國際化賦能+產業鏈升級+精細化治理,成為京津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期待更多“順義樣本”,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注入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