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7月18日晚,“文化回瀏·只此淮川”瀏陽河文化產業園大學生創業招商沙龍舉行。徐旻攝
夏夜的瀏陽河畔,青春與夢想在此碰撞。7月18日晚,“文化回瀏·只此淮川”瀏陽河文化產業園大學生創業招商沙龍舉行。大家齊聚一堂,通過沉浸式參觀、政策解讀、交流分享、音樂社交,共同編織著屬于瀏陽的青年創業新圖景。
當晚,“燕歸巢”暑期實踐的大學生們三五一桌,伴著民謠樂隊的現場彈唱,暢聊著創業夢想。
簽名墻上,“美麗瀏陽,奔‘瀏’不息”“一河詩畫,滿城煙花,我愛瀏陽”……關于“瀏陽印象”的關鍵詞句層層疊疊,記錄下年輕人對這座城市的感知。來自武漢大學中國之治項目實踐隊的學生馬靜茹寫下“奔流不息,瀏陽是一座會發光的城市”,她興奮地說:“瀏陽對大學生真的太友好了!這里的政策很貼心。”
這場沙龍不僅是青春的聚會,更是創業力量的碰撞與交融。在聚光燈下,首批意向入駐瀏陽河文化產業園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企業代表、大學生創業代表上臺分享。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的瀏陽學子譚日康帶著他的“集禮校園文創”項目亮相。今年6月畢業后,他響應“奔瀏計劃”,在園區支持下創立集禮文化科技公司,短短一個多月營收突破10萬元,對接近百家工廠,服務上萬名學子,獲8項外觀設計專利。“‘瀏’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譚日康用這句話詮釋創業心態,“產業園像瀏陽河水一樣滋養著創業者,從注冊公司到渠道對接,每一步都很穩妥。”
跨界融合焰火舞臺劇《伏火記》項目代表熊思語與同行熱情交流。該項目融合了輕喜劇、地方戲曲與科技特效,以“沉浸式+互動”的形式給觀眾帶來了全新體驗。項目發起人之一楊永康,這位19歲的愛爾蘭都柏林圣三一學院大二學生,正是被瀏陽的焰火所吸引而來此投資創業。“項目剛起步時,我在市民之家的大學生創業服務專窗就享受到了專人一對一全程跟蹤服務,他們還為我建立了詳細的創業檔案。”楊永康對此深有感觸,“這種細致的關懷讓我倍感踏實。”
90后益陽女孩魏思創辦的希爾梵認證檢測有限公司瀏陽分公司也選擇扎根園區。“產業園‘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理念太打動人了!”她介紹,公司主要從事專業技術服務、質量和安全認證、企業管理咨詢服務等業務,在煙花產業中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入駐僅一年半,客戶就從0增至200多家,“在瀏陽,產業鏈上的伙伴能攜手同行、抱團騰飛。”(徐旻 李榮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