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3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2月23日發布。
全文共六個部分,包括: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著力推進鄉村建設、著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著力健全要素保障和優化配置體制機制。
文件指出,錨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目標,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
對比往年,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有哪些新亮點,又有哪些內容首次得以明確?南方農村報記者帶你速覽其中關鍵,洞察“三農”領域新機遇。
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文件指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這是農業新質生產力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包括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等。
從2023年提出“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到2024年“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今年文件首次明確“啟動實施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為糧食安全提供更好保障。
為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文件指出,統籌建立農村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和低收入人口、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健全脫貧攻堅國家投入形成資產的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清查脫貧攻堅國家投入形成資產。
為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文件指出,推進鄉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開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引導農民發展適合家庭經營的產業項目,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林下經濟、民宿經濟。
為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文件在基礎設施、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部署了“新動作”。比如,支持連鎖經營布局縣域市場,推動冷鏈配送和即時零售向鄉鎮延伸;對連續參保和當年零報銷的農村居民,提高次年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開展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試點,鼓勵開展村級互助性養老服務。
為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文件聚焦基層治理問題,提出保持縣級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任期穩定,著力解決部分年輕干部在農村基層“水土不服”問題。首次將“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單列為一項重要內容,包括嚴格控制對基層開展督查檢查考核,精簡優化涉農考核;持續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通過“減上補下”等方式推動編制資源向鄉鎮(街道)傾斜等。
同時,文件在文明鄉風建設和移風易俗方面,首次明確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加強對農村適婚群體的公益性婚戀服務和關心關愛;加大對婚托婚騙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規范農村演出市場,深入整治低俗表演活動等。
在健全要素保障和優化配置體制機制方面,文件釋放了積極信號,提出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對農業農村領域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推動轉移支付、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等。
此外,文件強調以下事情“不”能做,包括不得要求村莊規劃編制全覆蓋;不得通過下指標、定任務等方式推動土地流轉;不允許城鎮居民到農村購買農房、宅基地,不允許退休干部到農村占地建房;不對集體收入提硬性目標。
南方農村報記者 謝曉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