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相較于動物最大的特點是變通,就連現在比較火的AI,其變通能力距離人類還差很遠的距離,如果哪天AI學會了變通,就沒人類什么事了。
秦始皇能夠統一六國,成為千古一帝,除了奮六世之余烈外,他還有很強的變通能力。
假使秦始皇沒有在東巡途中駕崩,胡亥也沒有矯詔登基,陳勝吳廣九個月后仍舊發起了起義,這起義也成功的讓秦朝大亂,原六國貴族紛紛掀起了復國熱潮,項羽劉邦等牛人也都照常拉起一竿子人馬起來對抗暴秦…
我們假定在秦始皇沒死的情況下這一切還是都發生了,難道秦始皇就不會變通嗎?
秦始皇不死,胡亥和趙高就不會為所欲為,長子扶蘇、蒙恬蒙毅兄弟、丞相李斯和馮去疾也就不會被殺,秦始皇手中有足夠多的王牌。
在看到農民起義紛紛而起、六國貴族紛紛復國、項羽這種不世出的猛將殺穿了大秦鐵騎后9,秦始皇和李斯肯定要反思,要想對策。
他們會反思為啥大秦帝國這么脆弱,是不是給貴族、士大夫、底層百姓的壓力太大了?
既然如此,那就要緩解壓力,長城、陵墓、阿房宮、馳道等大工程暫緩修建,原征發的民夫發放路費遣散回家。
廢除連坐法,以寬治國,同時減免賦稅勞役,給老百姓喘口氣,降低他們的仇恨值。
在叛亂嚴重的地方撤縣立國,封秦國貴族和一部分原六國貴族為諸侯王去鎮守,最好把胡亥分封出去。分封制和郡縣制并行,給貴族和士大夫多一些甜頭,讓他們去鎮守民心不穩的原六國地區。
項羽能行分封制,重建諸王聯合體,秦始皇難道就不會變通政策緩解與貴族的矛盾?
暫緩統一文字、思想、貨幣和度量衡等各項措施,制定時間表,逐步推廣,不再一刀切。
調扶蘇和蒙恬率二十萬大軍進中原平叛,北方邊境留王離率十萬大軍防御匈奴,派使臣去和匈奴和談,攘外必先安內。
給南平百越的趙佗下令,讓他留十萬大軍鎮守南方,另率二十萬大軍北上平叛。
任命蒙恬為平叛主帥,扶蘇為監軍,章邯、趙佗等將副之,始皇帝坐鎮咸陽,李斯蒙毅負責后勤供應。
如此安排,雖不至于讓叛軍偃旗息鼓,但項羽劉邦等叛軍絕入不了關中。
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李斯的智謀才干,在面臨舉國震動、國之將亡的危險時刻肯定會想點子應對。
很多人都在夸項羽劉邦的勇猛無敵,批評秦國的腐朽無能,但他們忽略了秦始皇的變通能力。
秦國之所以亡于劉邦項羽之手,除了統一后政策過于剛猛摧殘了治國基礎外,胡亥趙高的無能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胡亥僅是中人之姿,做太平天子尚且不足,做亂世帝王就更不堪。
他不像其父秦始皇,經歷了七國亂戰,并且親手統一了華夏,面對來勢洶洶的起義軍自然嚇得六神無主,不知所措。
秦始皇什么場面沒見過,像陳勝吳廣這種小打小鬧,原六國貴族的虛張聲勢,他根本就不怕,適當調整政策,冷靜應對,劉邦項羽縱是天縱奇才,有何懼之。
當然,戰爭的勝負,除了實力和人為外,運氣也占很大一部分因素,秦始皇雖不至于有百分百必勝的把握,但絕不至于成為劉邦項羽的階下囚。
況且劉邦和項羽,以及他們組建的十八路諸侯王聯合體,本就是一個脆弱的聯合體,經常搞內訌,秦始皇對付這種聯合體可太有經驗了,畢竟都是原六國玩剩下的。
只能說,劉邦和項羽在運氣好的情況下有一定機會,但贏面不大。
始皇帝積極調整政策,穩扎穩打,調兵遣將,只要不出現殺蒙恬扶蘇這種昏招,想輸很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