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落幕,其結果跟選舉前的民調幾乎一致,默茨獲勝。
目前各種觀點充斥網絡,有的說德國向右轉,有的烏克蘭贏得一線生機,有的說魏德爾的選擇黨失敗,但很多的看法都純屬于作者的個人理解,其立場性質很明顯。
今天,南哥以數據為基礎,聊一聊德國的大選,聊一聊德國的未來。
根據大選數據,德國聯盟黨獲得了29%的選票,成為得票率第一大黨獲得執政資格,但由于票數未能過半只能聯合其他黨派組成聯合政府。
在東方人氣頗高的魏德爾的德國選擇黨獲得近20%的選票屈居第二,選擇黨沒有能夠在這次大選中成為黑馬。
而德國舒爾茨的執政黨社會民主黨(SPD),僅贏得了16%至16.5%的選票,這是這個自二戰結束以來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失敗。
而朔爾茨政府的盟友綠黨,也只獲得了12%到13.5%的選票,朔爾茨表示,他將為“慘痛的失敗 ”承擔責任。
德國向右轉了嗎?
沒錯,舒爾茨的執政黨慘敗,默茨領導的聯盟黨和魏德爾領導的選擇黨,兩黨的合計選票已經占50%。
這個結果表明,德國民眾總體民意偏右轉,但對于“極右翼”的選擇黨似乎還有很多選民心有芥蒂,他們沒有做好完全接受的心理準備,所以在投票中選擇了溫和的右翼政黨聯盟黨。
但歐洲政黨的政治光譜,跟美國有著極大的區別,與加拿大差不多。
德國的基民盟和基社盟傳統上算是右翼政黨,但在默克爾執政多年的塑造下,聯盟黨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個中間政黨,特別在經濟政策和氣候問題上其實很左,跟美國民主黨的經濟政策差不多。
民主黨在美國算左派,但是在歐洲可以算中間派;共和黨在美國是保守派,但是在歐洲已經可以算極右翼了。
所以,在德國真正理念跟美國共和黨一致的是被歐洲主流媒體貼上“極右翼”標簽的選擇黨,這也是為什么馬斯克和萬斯都力挺魏德爾的主要原因。
但曾經的默茨是默克爾最大的黨內競爭對手,默茨領導的聯盟黨跟默克爾時期相對偏右。
默克爾的基民盟在社會議題更加傾向于美國民主黨,比如在LGBTQ,環境保護,全民醫保,墮胎,少數族裔議題上都是持開放態度。
在開放邊境,無差別接納難民的政策就是在默克爾的推動下施行的,目前德國的非法移民問題已經演變成德國社會主要的矛盾之一。
默茨在非法移民問題上是持反對態度,但態度不夠堅決。就在大選前,默茨的聯盟黨打破禁忌與選擇黨合作,通過一項法案。
該法案規定,限制移民流入,并計劃實施“永久邊境管制”,包括拒絕所有非法移民,包括尋求庇護者入境。
但該法案驚動了默克爾,被緊急叫停。這說明默茨在聯盟黨內還沒有足夠的裁決力,默克爾的中間派依然能夠影響其決策。
雖然在大選前,默茨與選擇黨聯手推出制止移民法案,但是在大選獲勝后的記者會上默茨表示:“我們中沒有人談論關閉邊境,沒有人。盡管在競選期間曾多次這樣說,但我們中沒有人希望關閉邊境。”
魏德爾對此回應道:“上任第一天,默茨就拋棄了所有競選承諾,不再希望關閉邊境,并與綠黨和社民黨就債務剎車改革進行談判,這是違背選民意愿的政治。”
由此看來,德國的邊境問題依然任重而道遠。
再者,默茨的聯盟黨支持率未過半數,只能與其他黨派組閣成立聯合政府,但他為避嫌已經多次強調不會與“極右翼”的選擇黨組閣,那只能選擇跟社民黨或者更左的黨派組閣,那么其結果就是默茨的新任德國政府“含右量”大大降低。
所以在大選結果出爐后,德國選擇黨領袖艾麗絲·魏德爾(Alice Weidel)發出警告:“如果基督教民主聯盟與左翼政黨結成聯盟,對自己的選民進行選舉舞弊,那么下一屆選舉將比你想象的更快到來。 那么,我們將超越基民盟,成為最強的力量!”
魏德爾的德國選擇黨失敗了嗎?
“藍色區域為選擇黨”
錯,選擇黨不僅沒有失敗,反而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本次 AfD 獲得了總選票的20%,比上2021年大選上升10%,成為德國政壇第二大黨,可以說是歷史性的突破。
根據大選結果,在德國議會630席中,選擇黨預計占據142席,已經成為最大的在野黨。
還有一個數據更加具有前瞻性,那就是選擇黨在德國的年輕人中頗受歡迎。按性別劃分,在18-24歲的年輕男性中,德國選擇黨(藍色)是第一大政黨,而在同年齡段的年輕女性中,它排名第二。
按年齡劃分,在德國的老年群體中,聯盟黨的支持率是最高的43%,選擇黨的支持率僅為13%;而在18-24歲的年輕人中,德國選擇黨支持率為20%,聯盟黨為13%,左派支持率最高為25%。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未來德國選擇黨的后勁更足,在下一次大選中其優勢將會徹底釋放,而聯盟黨則有式微的趨勢。
德國選擇黨在年輕選民中支持率的上升反映了德國政治形勢的變化。這體現了該黨對主流敘事的反抗,說明很多年輕人已經感受到社會的現實帶來的挫折感,厭倦了大學校園里的左派宣傳。
德國人開始意識到建制黨派的失敗,德國選擇黨在移民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引起了選民的共鳴。其實這是民族主義的一次重大勝利,也是對全球主義政策的拒絕,尤其是在德國東部。
在選舉結果出爐后,德國選擇黨青年團將于本周末在柏林游行,他們對選舉結果很憤怒,他們認為自己的未來,安全,文化被全球主義多元文化騙局剝奪了。
但德國部分左派年青人在在社交媒體用“去XX的埃隆·馬斯克”來慶祝德國選擇黨的“失敗”。但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根據數據統計,如果不加制止2050年德國穆斯林人口將會突破歐洲新高達到1080萬,超過德國人口的10%的臨界點。
希望到那個時候,他們依然能想到今天XX馬斯克的行為。
但每個國家的年輕人有個共同點,就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隨著年齡的增長,年輕人往往會從左向右轉變,而不是相反。
所以,這些今天XX馬斯克,反對選擇黨的年輕人,在未來遭受到社會殘酷現實的鞭打后很有可能成為選擇黨的支持者。
要知道,馬斯克和特朗普年輕時也是堅定的民主黨支持者。
歐洲一體化還將繼續延續嗎?
是的,默茨依然是歐洲一體化的支持,他呼吁德國恢復在歐洲的“強大領導地位”,推動歐盟在防務和經濟政策上更加高效務實。
但在德國去工業化日益加劇,經濟持續下滑,國內社會矛盾加劇的當下,要重振德國的“強大領導地位”似乎有一廂情愿之意。
除非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魄力重塑德國,徹底回歸常識,才能重振工業強國的往日榮耀。
否則,單靠修修補補,做一個裱糊匠,是無法革除積弊的。
但從當前默茨的政治策略和執政魄力來看,明顯無法帶領德國走出泥潭。
他支持烏克蘭嗎?
對,默茨是烏克蘭戰場的支持者,也曾經表示要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遠程巡航導彈,在援烏問題上采取更積極的角色。
就在特朗普對烏克問題表態后,默茨多次強調歐洲要擺脫對美國的軍事依賴,主張加強歐洲自身的防務能力。
默茨在贏得選舉后立即發表講話指出,面對“對歐洲命運漠不關心”的美國政府,他提出打造“獨立的歐洲防務體系”,作為“替代目前北約形態”的方案。
但從歐洲政客多年的表現來看,打嘴炮的嫌疑大過實際行動,因為國防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是長期投入的結果。
在南哥之前的文章中統計過,英國目前軍隊人數為18.3萬,法國現役軍隊人數為20萬,德國軍隊人數為18萬,而俄羅斯聯邦軍隊人數為238萬,其中軍事人員為150萬。
相當于歐洲三大強國的軍隊總人數不足俄羅斯的一半,兵力嚴重不足。
除了軍隊人數外,在炮彈的生產能力上,根據歐洲最大武器制造商之一,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文件顯示,到2024年年初時,歐盟155毫米口徑炮彈的實際生產能力僅接近每年55萬枚,俄羅斯則達到了年產量450萬枚的生產能力,而且俄羅斯的制造成本僅為歐洲的四分之一。
目前俄烏戰場上,烏克蘭每個月將會消耗155毫米炮彈將近20萬枚,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整個歐盟的炮彈生產能力還不夠烏克蘭軍隊3個月的消耗。
這也是為什么,在俄烏戰爭前線,烏克蘭軍隊經常會面臨缺乏炮彈的主要原因,而俄羅斯的炮彈雨就像不要錢一樣砸向烏克蘭陣地。
所以,默茨的重建歐洲防務的設想也不是輕易能達成的,特別是在反對黨掣肘的情況下。
德國內部亟待解決的問題?
默茨的聯盟黨勝利后,等待他的不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德國,而是一個面臨著巨大問題的德國,下面我們分別從工業,經濟,社會矛盾三個方面梳理一下德國當前的問題。
一﹑工業領域危機
在極端環保政策的推動下,德國關閉所有的核電站,只能依賴石化能源和進口天然氣,2024年電力價格同比上漲30%,升至美國的三倍,直接推升了企業生產成本。
為此,在全球競爭加劇和能源成本上升的壓力下,德國的傳統支柱強項,汽車和機械工業面臨出口的萎縮,2024年德國汽車行業產出下降7.2%,機械設備下降8.1%,部分企業因為成本高企選擇裁員或者關閉工廠。
二﹑經濟領域
德國經濟已經連續兩年負增長,2024年GDP下降0.2%。
進入2025年,德國汽車不僅面臨美國對歐洲汽車加征關稅的風險,還將面臨來自中國電動汽車崛起引發的價格戰,德國經濟將雪上加霜。
同時,德國的極端環保政策讓企業審批繁瑣,工業企業需要等待半年以上才能獲取投資許可,特斯拉建廠的例子就暴露了審批流程冗長,削弱外商投資的吸引力。
三﹑社會矛盾
德國目前的非法移民問題已經開始撕裂社會共識,外來移民自帶宗教和文化信仰,無法融入德國的基督教文化,讓德國的社會治安急劇惡化,犯罪率飆升,民眾面臨人身安全危機。
同時,德國每年在難民福利支出上高達300億歐元/年,已經超過德國的國防預算的一半,難民福利支出已經成為德國納稅人的巨大負擔,但難民危機依然深陷泥潭之中。
在經濟下滑和難民涌入的沖擊下,2025年1月德國的失業率上升至6.2%,創4年以來的新高,德國的年輕人群體難以找到相匹配的工作。
而難民只要踏上德國的土地,就能獲得政府的福利和補貼,而德國人卻要每日辛勤工作上繳稅款,負擔生活開支。
德國選擇黨的基礎綱領就是廢除極端的氣候政策,重啟德國的核電站,并建造更多的火電站,激活德國的工業制造;強硬手段制止非法移民涌入,并開啟大規模移民驅逐計劃。
魏德爾還強調:德國,是德國人的德國。這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戰略幾乎如出一轍。
在扭曲的社會現實下,德國的年輕人開始轉變觀念,這也是為什么年輕人群體在逐漸向選擇黨靠攏的主要原因。
所以,默茨領導新一任德國政府將如何解決德國的問題,依然是巨大的挑戰。
結語
在德國大選結果出爐后,魏德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德國選擇黨已經創造歷史,在短短的3年時間,得票率翻了一倍,選舉結果表明,民眾愿意支持藍黑聯盟,選擇黨已經伸出橄欖枝,愿意實現民意,就看對方接不接受。”
但她同時認為,聯盟黨在大選時抄襲選擇黨的主張,實際上卻在走左派路線。她預言,在下一次的大選中,選擇黨將會徹底戰勝聯盟黨。
她直言,歷史給德國的時間不多了,要糾正錯誤的方向,時間緊迫,要全力以赴超越基民盟,為國家施行明智的政策。
她為德國開出簡單直接的藥方為:徹底封鎖邊境,遣返犯罪分子,減稅降費,簡化行政程序等措施。
但魏德爾的橄欖枝和藥方默茨是否會接受,尚不確定。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根據投票數據分析,德國選擇黨的支持率未來將會持續走高。
今日之巴黎,已非法蘭西人之巴黎;今日之柏林,也已非日耳曼人之柏林。人口結構的改變,將會扭曲政治家對選民意愿的妥協,歷史留給歐洲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