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 WEALTH財富管理 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獲取最新推送
談到財富管理轉型的難度,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KPI、管理制度等等,其實很多都是從自己立場角度出發的片面之詞,缺乏一個完整和深度的邏輯依據。
買方投資轉型的系列文章,就是未來解決這一急功近利的想法,試圖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從“立場、認知、專業”三個層次梳理每個參與主體的定位和能力模型,避免越俎代庖,構建利益均衡、能力互補、復利成長的產業鏈新生態。
認知:客戶、財管、資管,三者能力的邊界(中篇)
專業:客戶、投顧、投資,三人持續的協同(下篇)
之前已經談了最為基礎的一個,那就是立場:結論是根據不同的客戶類型和需求,提供適合的產品和服務,就能夠取得客戶、投顧、平臺,三方利益的均衡,詳細請點開鏈接。
今天談的認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我們要理解資產遞弱財富代償的基本原理;第二是財富代償的核心是匹配度(資產配置),從哪里而來;第三是客戶負責做什么?
資產遞弱,財富代償
所謂認知,首先是對能力邊界的認知,客戶的能力圈、財富端的能力圈、資管端的能力圈,都是不同的,那各自承擔的職責也是不一樣的。
而且這是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從2018年資管新規頒布為分界點,我們進入了凈值化時代,資產遞弱財富代償的齒輪就運轉了:
如果資產端非常強悍,比若當年的剛兌非標信托,那財富端類似于房產中介,賺的是信息差的錢,談不上什么能力,客戶躺贏等著到期還本付息就可以了。就像現在的銀行存款,已經不需要什么主動營銷了,因為資產本身提供了所有的能力,不需要額外的補償了。這些資產我們稱之為“仙丹”類資產!
還有一類資產是“神藥”類資產,就是2019、2020年的造神運動產生的明星基金經理,通過官媒和自媒體,廣告和軟文包裝的諸神時代,讓全民都陷入了漂亮50多夢幻世界里面。對于高波動資產,所有人都認知都出現了偏差,最后的預期差也一定是最大的。買之前是年化25%,買之后是虧損50%,太慘烈了!
現在我們進入了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時代,十年期國債利率都干到1.6%,表明資產的稀缺性已經進入一個相當嚴重的階段,這個不得不迫使大家資產進行多元化配置,特別是對于高波資產的配置。
我們首先對【資產遞弱和財富代償模型】進行一個總結。
這個模型講清楚了三者的分工:在凈值化時代,資產管理負責阿爾法(夏普)、財富管理負責貝塔(匹配)、客戶負責波動(耐受度)。
而原來那種買賣單一資產的模式,顯然無法繼續,那資產配置就成為大家的共識,但資產配置到底誰類做呢?是公司嗎?那肯定的呀!那財富機構干什么呢?是售賣這些不同的資產配置方案嗎?好像是!
東哥也在和很多券商朋友溝通中聽到:我們下一步要推資產配置了!但很遺憾地告訴各位,如果大家還是像賣單一產品一樣、利用固有的管理模式,去賣資產配置方案,那基本是換湯不換藥的悲劇。
資產配置的源頭在哪里?
很多人理解的資產配置,還是來自于資產端,就像原來賣蘋果或橘子,現在蘋果橘子打包賣,客戶有這么天真嗎?這里就會產生一個重要的問題:資產配置的源頭在哪里?
如果還是資產端驅動的資產配置服務,那結果將很拉??!目前出現的FOF的凋零、養老FOF的萎縮、以及基金投顧的產品化問題,都是老瓶裝新酒的必然結果。
資產配置是服務,而不是產品!
既然是服務,那誰服務誰,自然是財富端服務客戶端,所以千人千面的資產配置服務,是發端于客戶,成型于財富端,執行于資管。所以資產配置是一個來樣加工,而不是產品售賣,無論是基金投顧還是全權委托,都是基于這個邏輯。
具體什么做,這里只簡單說明一下整個分工和流程:
客戶端:以家人為本的財富規劃,或者一筆資金的使用規劃;
理財師:這筆資產的用途——久期、遠期金額、投入本金、收益率/波動率,這是最低限度的KYC,剛開始也只能做到這一步;
財富中臺:戰略資產配置,以及詳細的投資策略與交易規則說明書;并會同理財師與客戶達成一致意見;特別要說明風險因素和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和補救措施;
資管端:接收戰略資產配置書,并提出戰術資產配置的建議,再會同財富端和客戶說明具體的交易流程和規劃,配套以完善的報告制度。
經過這樣的互動,就形成了一個流水線:客戶相當于病人,理財師相當于相熟的全科醫生,財富中臺相當于開藥方的??漆t生,資管端相當于制藥廠和醫療器械公司。如果從輸入輸出的角度看,可能更加清晰:
可以說,財富管理是前輪,主要掌握方向;資產管理是后輪,主要提供動力,前后輪共同協作,才能載著客戶抵達目標。
客戶會接受資產配置嗎?
這樣的安排,堪稱完美,但客戶會接受這樣的安排嗎?一般不會,這個就要靠平時的投資者教育和引導了,還有大量的歷史投資的解釋工作,加上觀點輸出后的驗證工作,這些都組成了平時針對客戶的繁重的內容運營工作,從日報、周報、月報,該跟客戶說什么?
是讓客戶成為投資專家,還是讓客戶接受資產配置服務,這個就是最大的分野。并不是客戶喜歡的就是我們要給的,這個是和流量模式的大v不同的邏輯,在這個方向上,我的老同事孫萬龍同學已經做了很好的示范,也取得了顯而易見的成果,歡迎大家關注【孫萬龍財經頻道】每日的直播。
其實方法簡單到難以置信,就是每天說同樣的邏輯(這個才叫投教),而不是每天追逐熱點說不一樣的話(這個就是投機)。
優質的內容自然會吸引價值觀和理念同頻的客戶,就像您在閱讀這篇文章一般,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閱讀至此的。
所以內容不是迎合,而是篩選!篩選的目的是為了服務,資產配置服務以后就會產生波動!這是最難解決的部分。
但藥不能變,藥不能停!這是簡單的原則,客戶能否做到,一個要看投資之前的風險說明是否到位,二要看投資之后的陪伴是否及時。從目前看,大部分基金投資大V的規模都是逆勢而上的,說明這個模式是可行的。信心比黃金還貴,但信任是更加稀缺的。最后,信者得救!
至此,我們就差不多講清楚了客戶端、財富端、資管端三者的能力邊界和分工,也闡明了買方投顧的核心邏輯。從中可見,需要調整的東西有很多,包括組織結構、管理機制、人員分工等,這個以后有機會再通過案例等形式來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