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凌云縣立足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定位,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通過科技創新驅動和全產業鏈融合,實現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新興業態蓬勃發展的良性互動。2024年,全縣“兩葉一果一家禽”(茶葉、桑葉、油茶果、家禽養殖)特色農業綜合產值突破16億元,同比增長23%。
傳統產業迭代升級 筑牢高質量發展基石
在下甲鎮加西村的自動化蠶房里,蠶農勞守凡輕輕一按開關,滑軌投喂機便開始桑葉精準投喂?!白詣踊O備使勞動強度降低60%,蠶繭優質率穩定在95%以上?!边@位有著10多年經驗的養蠶能手,見證了傳統蠶桑業的智慧蛻變。
凌云縣通過構建了“技術專家+定向企業+示范基地”三級服務體系,建成蠶桑生物科技現代產業園,通過推廣自動化投喂設備、方格蔟自動上簇等10余項新技術,實現畝桑養蠶量從1.65張躍升至2.0張,單張產繭量突破百斤。2024年,全縣11.6萬畝桑園產出鮮繭8753噸,形成5.2億元產業鏈規模,帶動3.8萬農戶年均增收3000元。
從蠶房的自動化設備改進延伸到茶園的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科技賦能的脈絡正在山野間延伸。凌云縣持續擦亮“中國名茶之鄉”的金字招牌,引進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推進茶園基地、高標準生態茶園建設及低產低效茶園改造,構建“茶園套種金錢草+生物防草布”的立體生態防控體系,茶葉產量和品質得到顯著提升。2024年干茶產量達8516噸,同比增長17.37%。
茶香未散,油香又起,在凌云縣32.5萬畝的油茶林中,老樹新枝正書寫著另一段產業傳奇。近年來,該縣通過預栽更新、嫁接換冠等技術改造12萬畝低產林,鮮果畝產從180斤躍升至630斤。2024年,全縣2.9萬噸油茶籽產出帶動8.2萬農戶人均年增收超4100元。
特色經濟多點開花 釋放山鄉發展新動能
“我們用茶來生產酒,將茶葉利用率從‘兩葉一芽’提升為‘五葉一芽’,產能提高約60%。”凌云縣經濟作物中心副主任謝再騰表示。隨著廣西國晶莊園酒業有限公司落戶凌云,先后建設了2個現代化茶葉加工基地,1個5000噸洞藏酒窖,打造茶本酒生產、茶文化、酒文化融為一體的特色的產業鏈,開辟了“一片茶葉多重價值”的發展新路。
在茶酒窖飄出陳香的同時,桑蠶產業也上演著“化繭成蝶”的跨界蛻變。走進平懷村桑蠶產業示范基地,黨總支書記張桂林正用桑葉茶招待客人。“桑葉掛面、桑果酒、桑枝菌菇,現在蠶桑渾身都是寶!”她指著年產2000噸的桑果酒生產車間介紹。該縣構建的“桑葉養蠶-繅絲織布-桑果釀酒-桑枝育菌”立體經濟模式,使畝桑綜合產值提升至1.2萬元,帶動了15個村集體年增收超20萬元。
科技賦能特色產業多元發展,“糧桑套種”破解了“桑糧爭地”困局。在沙里鄉那伏村“桑+糧”示范基地,桑樹與玉米、大豆錯落生長形成立體農業景觀?!疤追N模式實現畝增收黃豆110斤,玉米480斤以上?!绷柙瓶h經濟作物中心黃和雨介紹,這種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已推廣至全縣8個鄉鎮,形成近1.06萬畝的復合種植區。
數字賦能產業振興 云端架起富民金橋
當山間的產業變革如火如荼,一場“云端革命”正在改寫農產品的出山路?!凹胰藗兛催@茶湯多透亮!凌云白毫茶來自海拔1200米的茶山上,每片茶葉都飽含云霧精華?!痹诹柙瓶h一尖茶業公司直播室,主播正通過多機位直播展示茶葉沖泡全過程。2024年,該企業通過線上線下實現銷售額近5000萬元,帶動周邊560余戶茶農增收。
直播間里的火熱場景,背后是該縣電商生態體系的強力支撐。近年來,凌云縣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構建了“電商培訓+物流體系+品牌建設”的發展模式。開展“風物凌云·電商賦能”系列培訓,電商物流服務站覆蓋了80%的行政村,打造“凌云有好貨”電商品牌。平懷村直播達人張桂林帶領團隊年銷農產品超100萬元,帶動50余戶脫貧戶穩定增收。
同時,該縣通過深化與深圳鹽田區、中國廣核集團的幫扶協作,搭建“圳幫扶+832平臺+本地電商”立體銷售網絡,推動了白毫茶、山茶油、牛心李、紅薯粉等土特產出山入城。
從智能蠶房到云端直播間,從桑果酒生產線到茶酒飄香,凌云縣正以生態優勢為底色、科技創新為畫筆,在綠水青山間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袁永勇)
來源:凌云縣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