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雨曼
「在健身房慢跑時我能感覺到汗水順著脊椎往下淌,但更讓人分心的是衛生巾邊緣摩擦皮膚的刺痛感、心里對經血側漏的隱憂」……在社交平臺的健身熱門帖下,數百條遭遇相似的評論將「經期運動」的困難形象地堆砌了起來。
當然,我們在此無意加入「經期是否應該運動」的辯論,因為女孩不論何時何地、運動或不運動都是自由的。
但也不能忽略有部分女孩在經期也有持續運動的習慣,而她們存在、壯大的事實已經催生出了一個更新的消費場景——運動場。傳統經期護理產品市場正被撕開一條新裂縫,為此誕生的經期產品接連涌出于市。
高潔絲(左)蘇菲(右)等品牌的運動衛生巾
既是為了回應女孩們關于經期運動的「好物」需求,也是為了關注「體育+經期護理」賽道的前景,我們與幾個品牌聊了聊……
在跑道「掉血」,又怎樣?
馬拉松運動員李美珍在34公里處經血側漏,她一邊流血一邊流汗跑向終點的畫面猶在眼前。伴隨著消息傳播的現場圖片依舊令不少人諱莫如深,甚至有人用「不衛生」的指責將她捆綁。
李美珍在社媒就此事作出回應
「只是混合著汗液的血而已,就算灑在跑道上,那又怎樣?」女孩們圍上李美珍的社媒評論區,一邊駁斥著月經羞恥的陳詞濫調,一邊關切地詢問著她的身體狀況。
「這有什么見不得人了,世界上有一半的人都會流血。」小女孩茉莉在電影《好東西》中脫口而出的話;脫口秀演員菜菜為月經寫了一套段子,直言目的就是用它來賺夠買衛生巾的錢;男演員章宇驚訝于許多男性還被過去的廣告誤導以為經血是藍色……
電影《好東西》片段(左)、菜菜在脫口秀節目談及月經話題(右)
從過去女性羞之于口,男性主動或被動隔離在認知之外的「那個」「大姨媽」,到被影視劇和公眾人物數次直白提及的「月經」二字。我們能清晰地看到遮于這一生理現象之上的蒙塵厚布被合力拉下——月經,只不過是涌動在我們體內的紅色潮汐,是我們同為女性的證明而已。
隨著月經被推向更大認知領域,那個與其息息相關卻常被包裹在「黑色塑料袋」里的秘密——衛生巾也開始成為社會議題。
一方面,使用經期產品的「門檻」既需要女性建立對月經的基本認知;另一方面,本質仍為商品的經期產品制造需要社會分工共同完成,女性基數催生的龐大需求注定著經期護理必須要走向成熟形成一個完整、高效并且環環有利可謀、有可持續發展可能的產業鏈。
正如《女性衛生用品社會史》一書呈現的那樣——從過去的個人隱私走向如今的社會共知,月經推動著經期產品的更迭步伐;棉條、月經杯等「置入式」經期衛生產品的發展更迭也普及著「尿道和陰道并不在一起」這樣遲來的生理教育,影響著「不必羞于探索自身」的月經觀形成。
二者相互影響至今,經期產品已衍生出衛生巾、棉條、月經杯等多種類型,甚至就其本身還有一次性和可循環的使用屬性之分。
正因如此,女性在被動接受月經的同時有了相對自主的選擇空間——長度、厚薄、材質和穿戴方法不同對應著白天或黑夜、周期中流量較少或較多的天數的階段,市面上已經有護墊、安睡褲等細分品類。
多個品牌的產品分類界面
除這些之外,運動其實是一個尚未充分開發,值得投入時間精力觀察的場景。
而如今這樣的細分趨勢延伸至此,雖是行業深度挖掘新利潤空間的絕佳機會,卻也對品牌們提出了不小的挑戰——經期運動的她們,有著更多需要被聽到的訴求。
經期運動的她,在和什么對抗?
「生理期第一天,我整個右邊都是麻掉的。」游泳奧運冠軍張雨霏在泳池邊哽咽著在鏡頭前講述月經對自己狀態的巨大影響;巴黎奧運會舉重賽場上,正處在經期的女運動員羅詩芳三破紀錄奪冠,比賽間隙她蓋毛毯休息的畫面被廣泛傳播……
張雨霏采訪片段
此外還有鄭欽文、陳芋汐、傅園慧等常年保持著高強度訓練和比賽節奏的運動員曾不同程度地在公眾輿論場討論過月經相關話題。盡管女運動員們有提前服藥調理的選擇,但仍存在諸多副作用和風險。而若無法使用藥物,無法改變既定賽程的她們也只能頂著頭皮硬上。
除運動員身份帶給女孩無法回避的運動需求外,更多女孩經期運動的頻次和強度會視自身情況而決定——常見于經期中后階段,進行中低強度訓練。
但從經期運動的瞬間開始,一切似乎就變得復雜了起來……
有實驗數據顯示,正常女性保持中等強度運動1小時,私處溫度會上升至少1.2℃,濕度提高65%。于是,當運動中格外濕熱的身體環境遇上經血,常規衛生巾的短板就會暴露得更加明顯:
首先是最令人關注的衛生問題。或許為許多人所不知:經血由血液、子宮內膜碎片、宮頸黏液和陰道脫落細胞等成分構成,流經陰道時會攜帶上大量細菌,而血液中的蛋白質又成了滋養細菌的天然養料。
因此,以「衛生」一詞命名的衛生巾在保證體外干凈清爽的同時其實也是細菌的「天然培養皿」。據《生命時報》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普通衛生巾連續使用2小時后,表層細菌總數可達每平方厘米107個,并且隨時間推移其數量將呈指數級增長。
而若遇上運動這樣升溫又加濕的場景,情況只會更令人擔憂——運動時私處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甚至會提升3倍。
除理所應當的嚴格衛生標準外,在與衛生巾品牌交流后我們得知,女性消費者們對市面上經期產品「無感」的追求遠超預期,特別是有經期運動習慣的女孩,這樣的需求在她們身上還正被放大。
「在運動戶外場景的使用中,消費者不僅要求衛生巾能夠透氣、防漏,也對衛生巾面層的親膚性、柔軟度提出了較高要求。」國產衛生巾品牌七度空間這樣對我們說。
此外,經期也保持運動習慣的女孩們也有自己的想法,身為瑜伽教練的小韓就是其中之一,她說:「其實瑜伽已經是女孩們經期為數不多可以選擇的低強度強度運動,但就算如此我們在做很多拉伸和折疊動作時還是很擔憂衛生巾位移。」
經期運動于身體帶來的是成倍增加的摩擦感知,于心理她們對側漏的擔憂也在直線上升。更薄、更透氣、更貼合、更便攜……這些都是女孩們經期運動的需求。
對此,衛生巾品牌們也曾嘗試在材質方面下功夫——護舒寶的液體衛生巾、花王推出的能透光的「零觸感」系列曾被運動女孩們視為優先選項。
「基于當前市場趨勢與消費需求的變化,我們針對旅游、Citywalk、瑜伽等戶外或運動為主要場景,側重寬芯、小巧的設計,便于攜帶。」對此,七度空間還提到,「我們還有意研發極薄純棉衛生巾,希望能夠為運動場景中的女孩提供更好的產品及體驗。」
其實,置于體內、相較衛生巾「存在感」更低的棉條也是經期運動的適配產品。國內衛生棉條品牌oddsome負責人對我們說:「棉條與運動場景的契合度很高,只是因為認知和使用有一定門檻,僅國內占有率而言還無法與衛生巾這樣的產品比較。」
棉條產品通常還需要說明書來打破女孩們的認知和使用壁壘
但隨著吳敏霞、傅園慧等女運動員在公開場合提及,國外經期護理知識和經驗由網絡傳入國內,棉條、月經杯等產品也隨著更新的月經觀念被更多女孩接受。
吳敏霞在個人社媒科普衛生棉條
然而就算有這類產品作為補充,但不得不承認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專為適配運動場景研發的經期產品仍在市場上是「缺位」的狀態。
而眼下,既是為了回應女孩的運動需求,也是為了開拓新的利潤空間,品牌們接連試水并有意加快布局速度搶占未來競爭「高地」。
一場女性「第二皮膚」的變革
5-6 年,是女性一生中會流血的時間,對應地她們將會使用 1.2-1.5 萬次衛生巾 / 棉條。不論是陪伴時間、使用頻次還是與身體的距離,經期產品完全可稱為女性的「第二皮膚」。
行業步入成熟階段后,下個動作大概率就是「細分」。 對當下他們逐漸關注體育運動的市場趨勢,國內棉條品牌oddsome負責人總結為:「這個賽道的有趣之處在于,它同時踩中了場景細分、女性運動參與率提升和經期護理消費升級的三大趨勢。」
另有一家 衛生巾品牌市場部負責人向我們 表示 : 「我們監測到運動社區關于 ‘經期’的討論量在過去一年增長了至少3倍 ,這促使我們把下一年 的營銷預算向運動場景轉移了許多。 」
置身于市場一線的品牌們對行業變化趨勢往往較為敏感,也有諸多動作回應。
國際棉條品牌丹碧絲 (TAMPAX)簽約中國運動員張雨霏 ; 日本衛生巾品牌蘇菲打響「運動衛生巾」品類名號,與其他產品搭配銷量領跑國內衛生巾銷售榜單;七度空間贊助女性網球賽事……
衛生巾品牌贊助女性賽事
有數據預測這個將在2025年突破80億元的細分市場,正在改寫傳統經期護理的規則。
一來,籃球、瑜伽和游泳等不同運動項目對功能的需求開始催生專業產品線; 其次,運動內衣、運動服飾的吸濕速干技術、防滑工藝正被嫁接至衛生巾研發流程。
至于構建全面場景生態 ,已有品牌從自助派發機、運動套裝配發等環節切入。前文提及的 品牌 oddsome 就曾 將自己的產品置于 杭州馬拉松參賽包露出,也曾陪伴在足球、棒球和沖浪等多個項目的女運動員身邊。
出現在綠茵場上的衛生棉條
當我們在健身房更衣室看見衛生巾或棉條自取盒,當運動博主的裝備測評開始出現衛生巾板塊,當曲折和防側漏指數成為經期護理品牌「卷」起來的硬核參數 ……這場始于月經的變革,已經在重塑整個女性運動裝備賽道的游戲規則。
或許很快, 女孩們就能像挑選瑜伽褲、運動內衣一樣能在經期產品的品牌、材質和性能等方面有更多選擇 。
我們當然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女孩不下場
記錄女孩兒們的體育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