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偓(844-923?),字致免,一云字致光。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韓瞻之子,小字冬郎,十歲能詩,李商隱贈詩有“雛鳳清于老鳳聲”之句。
龍紀元年(889),登進士第,佐河中暮。召乞左拾遺。乾寧末,以刑部員外郎為鳳翔節度掌書記。光化中,自司勛郎中兼侍御史知雜入翰林充學士,遷左譯議大夫、中書舍人、兵戶二部侍郎、學士承旨。昭宗數欲以為相,皆辭讓。天復三年,以不附朱全忠,貶濮州司馬,再貶榮懿尉,徙鄧州司馬。天祐二年,復召為學士,僅不敢歸朝,入閩依王審知,卒。
韓偓生逢亂世,詩作多與時局離亂有關。《遁齋閑覽》稱其作“詞致婉麗”。南依王審知后“其詞凄楚,切而不迫”。有《韓偓詩》一卷、《香奩集》一卷、《金鑾密記》五卷,今存《香奩集》。
醉著 唐末 · 韓偓
萬里清江萬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煙。
漁翁醉著無人喚,過午醒來雪滿船。
首句“萬里清江萬里天”:這里的“萬里”形容江面之廣闊,與天空相連,給人一種無邊無際的感覺。“清江”指的是清澈見底的江水,與“萬里天”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開闊而明凈的自然畫卷。此句不僅展現了自然景色的壯麗,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寬廣與高遠。
次句“一村桑柘一村煙”:“一村桑柘”描述了漁村中桑樹和柘樹的景象,這些樹木通常是養蠶業的重要資源,反映了漁村的田園生活氣息。“一村煙”則指的是炊煙裊裊升起的景象,象征著村莊的寧靜與生活的溫馨。這兩句通過具體的景物描繪,展現了漁村生活的寧靜與和諧。
三句“漁翁醉著無人喚”:這里的“漁翁”是詩中的主角,他因醉酒而沉睡,無人打擾。“無人喚”暗示了漁翁的孤獨與自在,同時也可能反映了詩人對遠離塵囂、追求心靈自由的渴望。此句通過漁翁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簡單、自在生活的向往。
末句“過午醒來雪滿船”:“過午醒來”與前面的“醉著”相呼應,表明漁翁在沉睡一段時間后醒來。“雪滿船”則是一個出人意料的轉折,原來漁翁在沉睡期間,天氣發生了變化,雪花悄然覆蓋了整個船只。這一景象既展現了自然的變化無常,也寓含了詩人對世事滄桑、人生如夢的感慨。
凈興寺杜鵑一枝繁艷無比 唐末 · 韓偓
一園紅艷醉坡陀,自蒂連梢簇茜羅。
蜀魄未歸長滴血,秪應偏滴此叢多。
首句“一園紅艷醉坡陀”:“一園紅艷”直接描繪了杜鵑花的繁盛與鮮艷,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醉坡陀”則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繪了杜鵑花盛開如癡如醉的狀態,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對這片美景的沉醉與陶醉。
次句“自蒂連梢簇茜羅”:“自蒂連梢”描繪了杜鵑花從花蒂到樹梢的茂密與連續,展現了其生命力的旺盛。“簇茜羅”則形容了花叢的密集與美麗,茜羅是一種紅色的絲織品,這里用來比喻杜鵑花,更增添了其華貴與嬌艷。
三、四句“蜀魄未歸長滴血,秪應偏滴此叢多”:這兩句引入了杜鵑鳥的傳說,杜鵑鳥啼血不止,象征著哀傷與思念。詩人借此表達了對杜鵑花的深情厚意,認為杜鵑鳥啼血時,只應偏向這叢繁艷的杜鵑花上滴得多,進一步突出了杜鵑花的獨特魅力與詩人對其的熱愛。
自沙縣抵龍溪縣值泉州軍過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絕 唐末 · 韓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
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
這首詩寫于唐亡之后的后梁時期。韓偓在唐末曾任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等職,親歷了唐王朝的衰亡。后梁開平年間,他因避亂南逃至福建,途中目睹了泉州軍洗劫村莊后的慘狀,遂寫下此詩以抒發內心的悲憤與感傷。
首句“水自潺湲日自斜”:“水自潺湲”描繪了溪水自然流淌的景象,但這里的“自”字卻暗示了無人打擾的寂靜與荒涼。“日自斜”則寫出了夕陽獨自西下的情景,同樣強調了自然景象的孤獨與冷漠。這兩句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為全詩定下了凄涼、孤寂的基調。
次句“盡無雞犬有鳴鴉”:“盡無雞犬”直接點出了村莊的荒涼與寂靜,連雞犬的叫聲都聽不到了。“有鳴鴉”則以烏鴉的叫聲反襯出村莊的死寂與破敗。烏鴉在中國文化中常被視為不祥之鳥,其叫聲更增添了詩歌的悲涼氛圍。
三、四句“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千村萬落如寒食”用寒食節來比喻村莊的冷清與荒涼。寒食節是禁火的節日,家家戶戶都不舉火,這里借以形容村莊因戰亂而空無一人、炊煙斷絕的景象。“不見人煙空見花”則進一步強調了村莊的荒涼與破敗。花兒在曠野中寂寞地開放,卻無人欣賞,更反襯出人類的苦難與無奈。
寄鄰莊道侶 唐末 · 韓偓
聞說經旬不啟關,藥窗誰伴醉開顏。
夜來雪壓村前竹,剩見溪南幾尺山。
首句“聞說經旬不啟關”:這里的“經旬不啟關”指的是長時間閉門不出,暗示了道侶的隱居或閉關修煉狀態。“聞說”二字則表達了詩人對道侶近況的關切與好奇。
次句“藥窗誰伴醉開顏”:“藥窗”可能指道侶的居所,或是與道教修煉有關的窗戶。這里通過“藥窗”一詞,營造了一種神秘而幽靜的氛圍。“誰伴醉開顏”則表達了詩人對道侶孤獨生活的同情與關切。詩人想象著在藥窗旁,道侶無人陪伴,即使酒醉也難以展顏的孤獨情景。
三、四句“夜來雪壓村前竹,剩見溪南幾尺山”:這兩句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展現了詩人對周圍環境的敏感觀察與深刻感受。“夜來雪壓村前竹”描繪了大雪過后的景象,寓意著世事的變遷與人生的無常。同時,也暗示了道侶隱居生活的清苦與孤寂。
“剩見溪南幾尺山”則進一步強調了環境的幽靜與孤獨。在大雪的覆蓋下,只剩下溪南那幾尺高的山頭露出水面,這種景象既表現了自然的壯麗與神秘,也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對外界的渴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