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特朗普公開向俄羅斯示好,并與其舉行利雅得雙邊談判,烏克蘭與歐洲被美國拋棄,似乎已經成為定局。被拋棄的歐洲卻無能狂怒,把火撒到中國頭上。
在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3周年當天,聯合國大會通過2項涉烏決議草案,呼吁盡快結束俄烏沖突,但這2項草案卻令歐洲國家感到“憤怒”。
據了解,2項草案分別由烏克蘭與美國起草,烏版草案中將沖突定性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這一點遭到美國的公開反對,并在之后的投票環節投出了反對票,在美國自己起草的草案中,則干脆回避了對俄烏沖突的定性。
美國的這一舉動引發了多個歐洲國家的抗議,一些歐洲媒體認為美國已經“背叛”烏克蘭,并且開始支持俄羅斯,因為這是俄烏沖突爆發3年以來,美國首次反對烏克蘭提出的決議。
或許是對美國的做法無能狂怒,歐洲甚至已經開始“虛空索敵”,將矛頭對準了與此事毫無關系的中國身上。
根據歐洲消息稱,歐盟日前宣布在第16輪對俄制裁中將部分中國企業和個人列入清單,這是歐盟自第12輪對俄制裁首次列入中國企業以來,又一次將中國納入制裁清單。
歐盟選擇在這一時期再度實施制裁的行為邏輯很簡單,那就是繼續攪局,對可能到來的美俄談判進行破壞,并且進一步向烏克蘭表達支持立場,防止歐洲被美國拋棄的劇本真實上演。
然而對于任何一方而言,歐盟的這種行為都只不過是無能狂怒,是一種典型的小丑行為。
對于俄羅斯來說,在連續經歷了3年多的制裁以后,俄羅斯的方方面面基本都上了歐盟的制裁名單,如今的第16輪對俄制裁,無論開展與否,都早已無關痛癢,這既沒法直接影響俄羅斯的穩定,也沒法阻止俄羅斯繼續在戰場上推進。
對于美國而言,特朗普政府如今早已踢開歐洲,單獨與俄羅斯進行談判,歐洲的任何舉動都不會對美俄談判造成影響,哪怕有影響,也會如同這次的涉烏決議一樣,美國會第一時間撇清自己與相關事務的干系,避免刺激俄羅斯。
對于中國來說,這種制裁在過去幾年間都一直處于不間斷狀態,歐盟造謠中國“支持俄羅斯侵略”也早已不是一天兩天,所謂的制裁實際上根本無法損害到中國任何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特朗普政府在貿易政策上展現出強硬態度,歐盟未來極有可能成為美國下一個征收高額關稅的對象,一旦美歐貿易戰開打,經歷能源危機,通貨膨脹以及經濟萎靡的歐盟必然要尋求外部支援,而到那時,哪怕中國沒有任何動作,歐盟也會主動放開制裁來尋求中國支持。
總體而言,自歐洲掏空自己家底,也要支援烏克蘭的時候,就應該想到被美國拋棄的這一天,如今俄烏沖突打了3年多,歐洲出錢出力又出人,結果混得一個沒法“上桌吃飯”的下場,這也難怪歐洲國家都無法接受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