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這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了反攻階段。德國及日本的投降,都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此時,日本困獸猶斗,美國總統羅斯福便想盡快推動對日決戰,召集蘇聯、英國、中國開會,其同商討對日作戰大計。
開羅會議
這次會議,因為各種原因,分兩個階段召開。第一階段為開羅會議,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由中美英三國元首參加,主要解決對日的問題。第二階段為德黑蘭會議,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召開,由美英蘇三國首腦參加,重點討論解決德國的問題。
蔣介石是中華民國的總統,受邀參加了開羅會議。可以說,這應該是他本人的高光時刻了,也讓世界認識了中國。同時,蔣介石這次去,也提出了收回東北、臺灣以及彭湖等地的要求,最后都得以實現,寫入了開羅宣言。
但鮮為人知的是,就在開羅會議上,蔣介石卻有一個極其愚蠢的決定,就是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兩次向他提出,日本戰敗后,琉球群島(就是現在日本的沖繩)主權歸屬中國的問題,但蔣介石都十分猶豫地拒絕了,不禁讓人心生遺憾。
那么,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是什么,蔣介石又為何這樣拒絕呢?
開羅會議期間,蔣介石與羅斯福曾有四次單獨會談。第一次會議時,考慮到中國是抗日的主戰場,羅斯福也有意拉攏蔣介石,便向他提出,琉球群島與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以前就是中國的藩屬國,戰后應該重新交給中國管理。
羅斯福講得沒有錯,關于琉球群島最早記錄,就是出現在我國的史書里。明洪武五年,朱元璋專門派人出使琉球,并在詔書中親自批寫琉球的稱呼。
當時,琉球島上有三個小國,連年征戰,朱元璋要求他們停戰,休生養息。后來,島上的中山國統一了全島,建立了統一的琉球王國,并開始向明朝申請冊封。朱元璋批準,琉球正式成為大明朝的藩屬國,朱元璋專門批示:琉球是明朝“不征”之地。
后來,琉球不但年年向明朝進貢,每年還派出大量人員到中國學習文化,當時他們的官方文字就是漢字。可見,琉球與中國淵源之深。
清朝初期,琉球王國依然維持著與明朝時期一樣的政策,年年進貢,并匯報工作。只不過,后來清朝沒落了,日本越來越強大,最后強占了琉球。
羅斯福本以為,他提出這個問題后,蔣介石應該驚喜接受的,畢竟它面臨太平洋,又是環島,給中國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又增加了國土。可是,蔣介石不知道是沒有準備,還是顧慮什么,在羅斯福第一次提出這個問題后,他竟然猶豫地說,還是中美共同占領托管為好。
羅斯福
羅斯福感到很詫異,以為是蔣介石還沒有想成熟,便在第二次會見的時候,再次提出來琉球歸還中國。可蔣介石的回答,竟然和第一次一樣,羅斯福無奈地搖了搖頭,只能認為蔣介石確實不想接受了。
那么,蔣介石為何拒絕接收琉球呢?從現在來看,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他在開羅會議前,也沒有做這方面的準備,害怕里面有錯宗復雜國際利益糾葛,也不知道羅斯福的真正意圖,擔心牽扯其中搞不清,得罪了相關國家。
第二,日本當時并沒有戰敗,現在就把這個問題研究妥了,他擔心日本會對中國增加仇恨,做垂死掙扎,而當時中國無論是國力還是軍力,蔣介石心里都沒底,擔心這樣會對國內抗戰增加負擔。
蔣介石
第三個原因,就是蔣介石戰略視野的局限性了,沒有看到琉球在地緣政治中的重要作用,也就錯失了收回琉球的最好機會。當然,這里面可能還有別的原因。
最后,開羅會議決定,由美國托管琉球。戰后,美國為了拉攏日本,決定將琉球的主權交給日本,繼續由美國管理。再后來,琉球一直在日本的統治之下了。
而我國,也失去收復琉球的最佳機會,失去了東南最重要的一道屏障,這里也成為美國圍堵中國第一島鏈中的一個重要支點,也讓日本的戰略防線向西南推進了2000多公里……這事要細說起來,遺憾就更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