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一劑攪動市場的"價格猛藥"
北京亦莊工廠飄著細雨,雷軍親手將車鑰匙交給首批SU7 Ultra車主。這款從發布起就充滿爭議的車型,用降價28萬的價格差與首日破萬的訂單量,在中國車市投下一枚深水炸彈。
價格策略堪稱教科書級
從81.49萬元預售價直降28.5萬元,小米用"跳樓價"撕開市場缺口。這種定價策略既規避了預售虛高的法律風險,又制造出巨大的價格落差。52.99萬元的起售價恰好卡在特斯拉Model S與保時捷Taycan之間的空白帶,讓原本觀望百萬豪車的群體突然發現"平替"可能。
用戶畫像打破常規
三十四五歲的中產群體構成消費主力,其中女性車主占比20%的數據尤為亮眼。這個群體普遍擁有BBA等傳統豪車購置經歷,卻在社交媒體曬出小米車鑰匙。值得玩味的是,雷軍坦言初期設計并未專門考慮女性需求,如今卻意外收獲"她經濟"紅利。
市場反應兩極分化
上市10分鐘6900臺訂單的爆發式增長背后,是定金7天可退的彈性機制。有業內人士算過賬:按每單2萬元定金計算,僅預售三日小米就坐收3億現金流。不過實際轉化率仍需時間驗證,畢竟52.99萬元的車價對多數家庭仍屬重大決策。
產品力面臨雙重考驗
宣稱的700公里續航、2.78秒零百加速等參數尚待第三方驗證。首批車主反饋的底盤調校偏運動,對女性駕駛者可能不夠友好。車機系統與米家生態的深度綁定既是賣點也是隱憂,畢竟不是所有用戶都愿意將生活全面接入小米生態鏈。
爭議漩渦中的營銷藝術
從公開喊話BBA車主試駕,到圍棋冠軍柯潔的"自來水"訂單,小米將跨界營銷玩出新高度。值得關注的是,其宣傳話術始終規避"吊打""碾壓"等敏感詞,轉而強調"讓喜歡的人買得起"這種情感共鳴。這種克制反而在高端消費群體中引發更多話題討論。
當56E車主開始排隊試駕國產電動車,這個場景本身就值得玩味。小米SU7 Ultra或許難以真正撼動傳統豪車地位,但它至少證明:在電動化浪潮下,價格屠刀+精準定位的組合拳,確實能撕開看似堅固的市場鐵幕。至于這場價格狂歡能持續多久,恐怕要看后續產能能否跟上,以及首批車主的真實口碑了。畢竟車圈有句老話:賣得快不如賣得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