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南通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主辦的以 “如皋黑塌菜” 文化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在江蘇省科技小院(南通)授牌儀式暨運行管理培訓活動上正式揭曉。此次征文活動旨在深入挖掘如皋黑塌菜背后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以及飲食傳統,吸引了眾多文學愛好者、美食博主、如皋本地居民以及對地域文化感興趣的各界人士的踴躍參與。
如皋黑塌菜,作為江蘇省如皋市特產,不僅是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更是如皋飲食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其種植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清乾隆十五年,《如皋縣志》中就有“九月下種,十月分畦,冬后經霜更酥軟,邑人呼為塌棵菜”的記載。這種因塌地生長而得名的蔬菜,味道鮮美,葉片肥嫩,富含維生素 C、鈣以及多種礦物質,素有“維他命菜”的美譽。
活動自啟動以來,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投稿作品近20篇。這些作品體裁豐富多樣,包括散文、詩歌、記敘文等,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如皋黑塌菜的獨特魅力。有的作者回憶了兒時與家人一起種植、采摘黑塌菜的溫馨場景,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鄉愁與對家鄉的眷戀;有的作者通過對黑塌菜烹飪方式的描寫,展現了其可炒食、作湯、涼拌等多樣吃法,以及在如皋當地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還有的從歷史文化角度出發,深入探究了黑塌菜在如皋數百年種植歷史中所承載的民俗風情和文化內涵。
經過專業評委的嚴格評審,最終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若干名。一等獎作品《如皋黑塌菜的文化內涵與產業發展路徑探析》以細膩的筆觸綜述了如皋黑塌菜的產地概況、品種特性、文化內涵、產業發展現狀、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探析了如皋黑塌菜產業的發展路徑,文采斐然,獲得了評委們的一致好評。二等獎作品《承載美好與希望的田園瑰寶》則從黑塌菜的營養價值、種植環境以及在當地農業經濟中的作用等方面進行闡述,兼具科學性與文學性。《愛上黑塌菜》描繪了作者記憶中母親用黑塌菜制作的各種美食,以及黑塌菜如何貫穿自己的童年與成長,情感真摯。三等獎及優秀獎作品也各具特色,從不同側面展現了作者對如皋黑塌菜文化的深刻理解與熱愛。
此次征文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文學愛好者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更重要的是,通過文字的力量,讓更多人了解到如皋黑塌菜的獨特文化價值,進一步推動了如皋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未來,南通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表示,將繼續舉辦類似的文化活動,深入挖掘更多地域特色文化,讓更多隱藏在民間的文化瑰寶得以展現和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