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赟:值得尊敬的對手
在我的羽毛球生涯中,亨德拉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對手。印象比較深的一個是2003年印尼公開賽,我第一次跟他們倆(亨德拉/馬基斯)打,當時他們也還是小隊員,20歲還沒到;另一個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之前的馬來西亞公開賽,我們輸給了他們,當時就感覺到他們已經慢慢成為我們的對手了;印象最深的肯定還是北京奧運會決賽輸給他們,不過其實如果沒有那場決賽的失利,我相信自己也不會堅持到倫敦,那場決賽的輸球讓我想要去贏回來;后來也繼續跟他們交手,像2010年世錦賽也贏了他們,不過總體來說,北京奧運會的那場肯定是印象最深刻的。
我的印象里,很多比賽里馬基斯激情滿滿,屬于那種在場上將自己的興奮勁和求勝欲淋漓盡致去發揮的那種;相反,亨德拉非常沉著冷靜,也有很多假動作,他們倆是完全相反的性格和技術特點。亨德拉的技術跟我們是非常不一樣的,我們的技術要在速度中體現,但亨德拉是四兩撥千斤那種,你看他打球好像永遠都不會出汗,不用怎么花力氣。同樣,他的對手也會覺得自己不累,輸給他也覺得沒什么多拍。
亨德拉的抓球意識非常神奇,他不用怎么動,但判斷永遠是對的,讓你感覺不管你把球打到哪里,他都會準確地出現在那里。亨德拉在場上比賽作風嚴謹,在場下低調謙遜,他的運動壽命那么長也得益于他的自律,我一直都很尊重他,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對手。
張楠:認識多年互為益友
對阿山/亨德拉的印象來源有很多個方面,一是因為他們的突出成績,從2013年就拿到世錦賽冠軍,亞運會冠軍等。第二點是因為他們非常有親和力,每次見面打招呼都給人低調謙虛、但同時又很有禮貌和親和力。
亨德拉的網前技術給我的感覺就是兩個字:神奇。他不會費多大力氣,但總能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包括他的網前技術也是這樣的輕松,最讓對手難以招架的其中一點就是那一拍卸力。有時候跟他們打,可能還沒感覺到累就已經輸了,不會消耗太多體能,因為他們就是很典型的印尼發接發打法,盡可能在發接發上做文章,很少會挑起來給對方進攻。
我跟亨德拉認識很久了,他一直也是我的榜樣和偶像,也是我學習的對象。應該是在2013年的聯賽,我們在一個俱樂部,從那時起我就會向他請教一些網前的處理,也去學習他的比賽方式,他也會非常友好地跟我分享他的經歷和想法,也漸漸有了聯系。有一年羽超我們都在青島,我們還一起搭檔過。我有收藏球拍的習慣,我也有收藏亨德拉的球拍,他也問我要了一支我的球拍。認識有十幾年了,朋友之間偶爾發信息聊天敘舊,包括他退役的時候我也有發去祝福,他就很像自己的老大哥,一位在印尼的老大哥。
郭振東:技術特點延長職業生涯
亨德拉跟我們是同時代的球員,我們一起參加過世青賽,在各大公開賽也碰面。印象最深的是2008北京奧運會,我和謝中博第一場就對亨德拉和馬基斯。亨德拉的網前很合理,變化很多,他的打法是屬于技術好,跑動少的,這使他能打到40歲還能有這么高的競技水平。
任翔宇:“亨山”見證了自己的進步
說起亨德拉,正正是那句“我是看著他打球長大的”。小時候覺得打他們基本上沒有什么機會,覺得他們可以將任何球都以極快的速度打過去,而且連貫特別快。過了很多年,直到2018年新加坡公開賽,我和歐哥第一次和他們交手,也沒能打過。記得第一次贏阿山/亨德拉是我和阿強(譚強)在亞錦賽上面,而且是因為當時風特別大,才偶然贏了一次,后面又連輸了兩次。
后來和何濟霆搭檔,跟他們打,對方已經接近四十了,還能在場上保持這樣的速度,依然能跟我們打得那么膠著。去年在澳大利亞贏下他們奪冠,也通過以前和現在的對比,看到自己的成長。以前自己很吃亨德拉的收吊和攔吊,我基本就是原地立正的,他的動作一出來,我就動不了。還有阿山的連續進攻,爆發和力量都很厲害,他們真的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去學習,特別是他們對球的理解。
劉雨辰:從對手成為朋友
亨德拉一直是我的偶像,我們都是同樣作為偏向前場組織的球員,所以我一直都很喜歡看他打球,覺得非常有啟發。后來通過贊助商得知亨德拉也有微信,我就去加上,之后就會經常溝通聯系。之后慢慢熟絡起來,我們也從單一的對手變成了場下的朋友,每逢一起出去比賽,特別是我們去印尼比賽和他們來中國比賽,我們都會小聚一下,我和他的家人也很熟,小孩們都特別可愛。
無論從資歷上還是成績上,他都已經是羽毛球男雙的頂級人物了,但他私下卻是非常低調謙遜的人,完全沒有架子,這也讓他在球員之中的聲譽和人緣極佳。你看他無論在場上還是在場下的照片里,都是儒雅微笑的,感覺場上的劍拔弩張和場下的世事紛擾都與他無關。他的球路和在場上的承擔和分工一直都是我學習的對象,非常優秀。還有是他對搭檔的包容,無論什么樣子他都不會生氣,在場上看不出有任何情緒的變化,這也是頂級運動員在場上的自我管理能力。
梁偉鏗:“意識流”既先進也難受
當我第一次和二老交手,已經是他們職業生涯的后幾年了。記得第一次是2022年的馬來西亞公開賽,我和王昶剛打了沒幾站比賽,感覺被對手無限套路而限制,就像他們是指哪球就打到哪一樣,完全沒有辦法。后來在日本公開賽,我們第二次交手,我們也贏了對手。
印象比較深的有兩場比賽,一是2023年的全英半決賽,決勝局打到27比29輸了,實在太刺激了;二是去年印尼公開賽,我們在大比分落后的情況下最后三局贏了他們,很不容易,那也是我們最后一次在國際比賽交手了。
在我看來,他們是非常先進的“意識流”打法,好像永遠領先對方半拍,我們的球打去哪,他們就會提前出現在哪。作為學習的榜樣,這種打法是先進且神奇的;但作為對手,這又是很難受的。我們私下小聚吃飯,用簡單的英文交流,雖然也沒有很充分,但是能感覺出他們人很友好,很健談。
本文節選自2025年3月刊
掃碼訂閱2025年3月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