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立成
H股蜜雪集團的深度投資價值分析
今日蜜雪集團正式登陸H股資本市場,股票開盤后,上午就一路大漲逾40%,成交量也在明顯放大,公司估值也成功突破了1000億港幣,吸引了無數海內外的投資者關注。
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30日。公司是一家領先的現制飲品企業,聚焦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單價約6元人民幣(約1美元)的高質平價的現制果飲、茶飲、冰淇淋和咖啡等產品。公司旗下有現制茶飲品牌‘蜜雪冰城’和現磨咖啡品牌‘幸運咖’。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通過加盟模式發展的門店網絡擁有超過45,000家門店,覆蓋中國及海外11個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澳大利亞、韓國及日本)。
引言
蜜雪集團(以下簡稱“蜜雪”)是國內現制茶飲行業的頭部領頭羊企業,截至2023年末,企業營收規模一舉突破了200億元,蜜雪憑借“極致性價比”策略和下沉市場布局(與拼多多的低價策略類似),構建了其獨特的商業護城河,靠龐大的規模優勢取勝。
本文將從定性分析(商業模式與競爭壁壘)、定量分析(財務數據與運營效率)和估值分析(相對與絕對估值)三個投資分析維度,系統性深度解析蜜雪集團背后的投資價值,僅供廣大投資者參考。
一、定性分析:商業模式與核心壁壘
1. “低價策略+加盟擴張”雙輪驅動業績持續增長
蜜雪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通過極致成本控制實現低價定位,并依托加盟模式快速擴張,在業內具備無與倫比的規模優勢:
(1)供應鏈垂直整合:自建原料生產基地(如河南焦作果醬工廠)、物流體系(20余個倉儲中心)和數字化管理系統,將單杯成本控制在4-6元,終端售價6-8元,毛利率仍可達50%以上。
(2)加盟商賦能體系:通過“低加盟費(1-3萬元)+高抽成(原料采購返利)”模式,吸引下沉市場創業者。截至2023年底,蜜雪全球門店數突破3萬家,其中90%位于三線及以下城市,形成密集網點覆蓋。
2. 下沉市場的規模效應與消費粘性
(1)三四五線城市的價格定價權:蜜雪在縣域市場的單店日均銷量可達600杯,客單價8元,顯著高于區域競爭對手(如甜啦啦、益禾堂),形成“低價不低質”的品牌認知。
(2)具備一定的高頻、剛需屬性:現制茶飲在下沉市場兼具“社交貨幣”和“日常消費”功能,蜜雪通過“冰淇淋+茶飲”組合(冰淇淋占比超30%),進一步強化其快速零食的消費粘性。
3. 公司未來潛在風險與挑戰
(1)食品安全風險:加盟模式下的品控難度較高,食品安全問題是不可逾越的管理紅線,2021年蜜雪曾因食材過期問題被監管部門處罰。
(2)市場飽和度隱憂:三四五線以下城市茶飲門店密度已達0.8家/萬人,逐步接近一線城市水平(1.2家/萬人),未來持續大幅度增量空間相對有限。
綜上分析來看,蜜雪在所在行業里已經形成了較大的商業競爭壁壘,其未來經營的可持續較強,具備一定的商業“護城河”效應。
二、定量分析:核心財務數據與企業運營效率
1. 收入結構簡單:下游加盟費“輸血”與供應鏈銷售收入“造血”
(1)加盟服務收入:2023年蜜雪加盟費及管理費收入約15億元(占總收入12%),單店年均貢獻約5萬元。加盟費與管理費收入是妥妥的高毛利和高利潤率收入項目。
(2)供應鏈銷售收入:向加盟店銷售原料、設備及包裝材料的收入占比達85%,2023年規模約110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核心原料(奶精、果醬等)毛利率超60%,設備毛利率約30%。
蜜雪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加盟服務收入與供應鏈銷售收入,這是典型的“連鎖”服務商業模式,具備強大的規模效應。
2. 盈利質量較高:持續低負債、高“ROE”與穩健現金流的優勢
(1)利潤率水平:2023年蜜雪毛利率58.2%,凈利率18.5%,顯著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例如H股上市公司“奈雪的茶”毛利率約35%,但當前的凈利率為-5%左右)。
(2)ROE與現金流:受益于輕資產模式(固定資產占總資產比重不足10%),蜜雪的ROE常年能維持在25%以上的優秀水平;2023年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達32億元,可覆蓋資本開支(約8億元)并支撐穩健的股息分紅。
3. 運營效率水平高:單店模型與庫存周轉
(1)單店回本周期:蜜雪標準店初始投資約25萬元,日均銷售額5000元,毛利率60%,年凈利潤約20萬元,回本周期12-15個月,顯著優于行業平均(18-24個月)。
(2)供應鏈效率:存貨周轉天數35天(行業平均50天),物流成本占比約6%(行業平均10%)。
很明顯,從定量分析的角度來看,蜜雪是一家非常優秀的消費品公司,財務數據大幅度領先同行水平。
三、估值分析:相對估值法與絕對估值法
1. 相對估值:對標國內外餐飲連鎖企業
(1)市盈率(PE):蜜雪2023年凈利潤約31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45%左右,預計2024年的凈利潤為40億元以上,今日市值已經突破了1000億元,對應PE約20倍出頭。對比同類企業:瑞幸咖啡(PE 25倍)、星巴克(PE 28倍)、絕味食品(PE 28倍),當前蜜雪的估值也是相對合理的。
(2)市銷率(PS):蜜雪PS約4倍(1000億市值/240億收入),略低于瑞幸咖啡(PS 4.2倍),反映出了當前資本市場對其增長潛力的相對樂觀的預期。
2. 絕對估值:DCF模型下的內在價值
假設條件:
永續增長率:3%(與中國未來GDP增速掛鉤);
FCFF:大約24億元左右
WACC:10%(股權成本12%,債務成本5%,負債率20%);
未來5年收入增速:2024-2028年分別為30%、25%、20%、15%、10%。
DCF計算結果約為:蜜雪內在價值約700億元左右。
3. 后續市場估值驅動因素與投資敏感性分析
(1)核心變量:門店擴張速度(每增加1000家門店,估值提升約8%)、客單價提升(每增長5%,估值提升12%)。
(2)風險折價:若食品安全問題導致單店收入下滑10%,估值可能下調20%。
四、蜜雪的綜合性評價:飲料消費的“性價比之王”
1. 蜜雪的核心競爭優勢
(1)規模優勢下的成本控制能力強:供應鏈垂直整合構建的“低價護城河”難以輕易復制;
(2)下沉市場的渠道控制力水平強:3萬家門店形成的網絡效應,擠壓區域性品牌生存空間;
(3)現金流充裕,預期分紅力度強:輕資產模式下高分紅潛力,后續隨著業績的增長,股息率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
2. 飲料連鎖消費行業的未來機遇
(1)消費分層趨勢:經濟承壓下“平價替代”邏輯強化,蜜雪目標客群(月收入大概在3000-5000元之間)規模達5億人;
(2)出海增長打開后續第二增長曲線:東南亞市場(印尼已開400家店)單店模型已經跑通,形成閉環,海外收入占比有望從5%提升至15%。
3. 風險提示與投資決策建議
(1)需要關注的短期要素:加盟商的盈利能力(若單店日均銷售額跌破400杯,可能引發關店潮);
(2)長期需要跟蹤的目標:供應鏈數字化投入(冷鏈物流、AI訂貨系統)對未來整體成本的影響。
結論分析:
蜜雪集團憑借“極致性價比+供應鏈深耕”策略,已經在國內的下沉市場建立了深厚的護城河,具有強大的規模優勢和成本控制能力,成功建立了“成本領先”的企業戰略模型,未來仍然有較大的市場增長空間,投資者尤其要重點關注企業后續出海能力的拓展,這是蜜雪未來能否持續保持業績增長的關鍵所在。
當前盡管國內面臨市場飽和與嚴格的品控風險,但蜜雪的高ROE、強而穩健的現金流和出海潛力仍能賦予其相對顯著的投資價值。筆者認為,在當前消費明顯的分級時代,下沉市場大有可為,蜜雪很有可能成為“平民消費”賽道的長期贏家選手,值得投資者高看一眼,并做相對細致的研究。
(以上分析僅代表“立成說投資”的獨家觀點,不作為專業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