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薛濛遠
編輯 / Pel
排版 / Enclave
曾在學術趴 發布的 上海理工大學 動畫專業教 師薛濛遠繼續為我們帶來分享。
去年年底,薛老師導演的《劍與遠征》衍生動畫短片《See You》正式上線,本片講述角色羅萬的童年經歷,憑借溫情的故事與細膩的繪制,目前已在B站獲得70萬的播放。
今天的推送里,薛老師就將為我們分享這部動畫短片從無到有的創作歷程和制作經驗——
01
引入
關于短片See You
劇情:羅萬出生在優渥的家庭,父母對他的未來寄予厚望。然而,這種巨大的壓力讓他不堪重負,導致了心理性的失明,無法繼續學業。意外獲得喘息之機,羅萬抓住機會,逃離了他那被保護得過于周全的生活。一天晚上,他摸索來到了鎮上的噴泉邊,遇到了一位神秘的仙靈,并展開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旅程。
關于游戲《劍與遠征》
《劍與遠征》是一款由莉莉絲游戲開發和發行的放置卡牌手游。它于 2019 年 4 月發布了 iOS 和 Android 版本。以伊索米亞的虛構世界為背景,玩家收集并升級各種英雄,組建團隊并參與各種游戲模式。2024年12月,《劍與遠征》推出組隊服。作為宣傳的一環,短片See You播出。
世界觀方面,《劍與遠征》的故事發生在伊索米亞世界,一個充斥著戰爭與紛亂的中古魔幻世界。這個世界有著豐富的人文風貌,存在著形態各異的智慧物種。這些物種分屬于不同的陣營和勢力,信仰的沖突、意識形態的對抗不斷地在他們之間上演?!秳εc遠征》以每一個英雄為視點人物來展現世界,力圖勾畫出一幅錯綜復雜、宏大壯闊的英雄群像。
游戲美術方面,《劍與遠征》兼顧東西方審美、注重平面感、輕盈感、幾何切割、排線肌理。
關于本文作者
薛濛遠,上海理工大學動畫系講師,負責的專業課程包括劇本、角色設計、視聽語言、攝影、插畫、漫畫等方面。自2020 年起,為《劍與遠征》繪制概念設計圖、分鏡、周邊等,負責了《See You》短片的編劇、導演、美術指導。
小說作品曾收錄于《收獲》《上海文學》等文學期刊,出版作品包括《尚未凝固的透明》《可回收廢品》《溯流前來的訪客》等?!缎腋5牡辏恍腋5牡辍吩@金龍獎編劇銅獎。繪本作品曾出版《蒲松齡的同桌是花仙》,并于中國美術家協會全國動漫美術作品展展出。插畫作品The Journey曾于美國3x3 Illustration Professional Show獲得Merit獎。曾獲影視類榮譽包括Urban Film Festival 最佳劇本提名;Canadian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 Merit獎;Canada-China Film Festival最佳攝影提名。
02
創作過程
契機
《劍與遠征》組策劃伊索米亞童話短片的早期,我為該短片繪制概念設計圖。項目組對于短片提出的需求是要有童話的氛圍,并一時沒有招到合適的編劇。我于是提出,能否由我試寫方案。非常感謝莉莉絲,同意給了我這樣的機會。當時我提出三個方案,設想的時長分別是2分鐘、5-10分鐘、20-30分鐘。
2分鐘的方案是關于雙子的,從長度上來說類似于常見的游戲PV,表現上,力圖參考皮克斯小短片,講一個連貫簡潔的小故事。
10分鐘的方案關于佩吉公主,基于游戲內原有的羈絆故事改編,同樣是個起承轉合盡量簡單的故事。
20-30分鐘的方案是See You的雛形。寫方案的時候,覺得這個故事太長了,沒想到討論會上大家選擇了這個方案,或許是因為它相比另外兩個方案故事更豐富、層次更多吧。實際制作的時候,在如何壓縮片長方面,費了一番功夫。
前期創作
1)劇本與概念設計
See You標題有兩重含義,一重是再見,一重是看見你。大致的主題是說,有些事物只有在閉上眼睛的時候才能看見。
“獨角獸”在文化語境里,有好得不可能成真的意思。羅萬在實用主義的經商家庭長大,他理解世界的方式和不切實際的“獨角獸”概念是對立的。然而,他又是一個孩子,而孩子最有趣的特征之一,便是能夠看到成年人不再能夠看見的東西。這方面的矛盾,成為了故事的核心之一。此外,在游戲中,羅萬類似于玩家們的小財神、吉祥物。如果能給他愛財的設定背后增加一些層次感,應該會很有意思吧,我是這么想的。
劇本階段,不定期以開會的形式收到曹洋老師等莉莉絲相關同事們的反饋與支持,短片里很多好點子都是大家的功勞。劇本和概念設計是交叉同步進行的。有時候,會先寫一個場景再將它的概念設計畫出來,也有的時候,會先把腦中的某個有沖擊力的畫面畫下來,然后安排進劇本里。
采用這種方式的原因,一是因為等待劇本反饋的期間用來畫畫能夠節約時間;二是為了更方便地令莉莉絲的相關同事們理解動畫預期的效果,比起單有文字,配上圖片的補充效果會好很多;三是因為圖文交叉設計能為我從兩個角度來設計敘事提供可能;最后,從體能上來講交叉工作也更加不易疲勞。
舉例來說,在方案早期階段,我畫過一張手部特寫,某人珍重地將金幣放到了羅萬的手中。當時的構思還比較模糊,希望給金幣賦予某種情感的價值,而非單純的經濟價值,沒有具體的應用場景,考慮過最后一場戲里讓Marina將當年的金幣還到羅萬手中。
雖然這個畫面沒有直接應用到最終的成片里,卻幫助我和參與制作的人員們加深理解了作品的主題,確認了金幣作為一個重要的、復現的視覺敘事要素而存在。實際的成片里,不同日子里金幣反復投進許愿池的特寫,成為了友誼進展部分蒙太奇的關鍵要素。
類似這張手部特寫,不少早期的概念設計最終沒有用進成片里,但在片尾中進行了一部分回收利用,讓片尾有一種暗示故事其他衍生方向的效果。
角色設計階段,也不是直接干畫三視圖,而是先在帶場景的概念設計中設計角色,這樣設計出來的角色風格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短片中。
2)角色設計
羅萬是游戲中的人氣英雄,為了 See You 的風格化以及動畫繪制時的可操作性,需要二次設計該角色。在早期探索階段,嘗試了各種角色畫風,上海理工大學的王奕霽同學在這個階段也參與了繪制。
二次設計的期望是能夠兼顧歐洲式的風格化、藝術性以及日式美型臉,同時也要考慮原畫師、動畫師們是否更習慣于繪制日系畫風角色,能否適應,此外,繪制難易程度需要符合預算范圍。
不同角色風格的嘗試
羅萬二次設計的一個難點是:如何用平涂的方式、不借助線條,表現他結構復雜、具有識別度的發型。最終,采用了每片頭發使用略微不同顏色的解決方法。每片頭發具體的顏色根據光線環境而定,因此每場戲都需要進行色彩制定,每個鏡頭的色指定都需要根據效果微調。
羅萬家境富裕,衣服很多,每套衣服與戲中的情緒進行匹配。離家前衣服又多又華麗,和離家后玩家們熟悉的兜帽造型形成對比。
River 是 See You 短片中的原創角色。我們觀眾看到的 River 不是真實的樣子,而是羅萬根據記憶中的噴泉雕像腦補出來的。設計River色彩的時候,力求不借助模糊發光濾鏡,直接靠平涂顏色的設計讓River呈現出發光的仙靈效果。
River 真實的樣子沒有在影片里出現,但還是設計了一下,以便自己及工作人員理解角色 —— 但是,真的沒有在影片中出現嗎 ? 其實是有一小瞬間露了臉的,在影片幾乎做完的時候,我在某處加了個小彩蛋,并找人測試了一下,結果測試觀眾完全沒有發現它。觀眾如果在第一遍看的時候發現了 River 真人模樣,故事就穿幫了,所以需要測試一下,確保不容易被發現。有興趣的觀眾可以試試看推理一下,從敘事角度來說哪場戲里真人 River 最有可能出現,然后去找一找,嘻嘻。
我提供了角色概念設計后,最終的制作用角色設計定稿及轉面圖是由方圓動畫的陳煒琳老師繪制的,她畫的角色生動可愛,落地性強,令人心動。
3)故事板
為了方便同事和自己理解故事氛圍,也因為自己更擅長顏色,所以用了彩色的故事板。這樣做也可以節省 colorscript 的步驟,加速設計。每場戲分別使用了符合故事中情緒及氛圍的相應色調。色彩是區分幻想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重要工具,幻想世界大量使用了過曝效果和主觀色彩。
最初設計爭吵的戲份時,我選擇在羅萬說出“你不是仙靈”后,將畫面切到現實,露出仙靈真實的模樣。這個設計在后來進行了改動,決定整個影片的畫面上都只出現幻想中的仙靈。
這是參考了我很喜歡的影片《海洋之歌》,里面舉重若輕地用童話方式表現了現實世界成人世界的困境。像這樣給觀眾更多解讀空間是童話類故事的妙處。
黃色調的這場戲是原本比較喜歡的一場戲,但因為不符合故事整體的調性,需要以故事整體效果為重,所以選擇刪除了這一場戲。把現實甩在觀眾臉上當然也是一種很棒的表達方式,只是更適用于其他類型的影片。
分鏡的剪輯視頻在制作的時候,加入了我自己念的臨時配音、獨角獸鈴聲、金幣聲音等關鍵自制音效、以及臨時的 BGM 。由于沒有臨時 BGM 的版權,分鏡視頻的工程文件又沒有找到,這里給各位分享的時候,就將視頻聲音整個去掉啦,請見諒。
4)美術
背景美術選擇了模仿實體繪畫筆觸感、并具有松弛感的畫法,用業余一些的方式來說就是符合普通觀眾心目中刻板印象的“畫”,而不是看起來“像電腦做的”或是“像照片”。
為了便于背景美術畫師們理解風格,我先繪制了其中的數幅場景以供參考,但實際上這樣是不足以讓美術老師們理解最終需要的效果的,聯合導演史陳晨老師在這方面花了很大功夫,在他的指導和一段時間的磨合下,方圓動畫的老師們理解了短片理想中的美術風格,畫出了非常美麗而又符合短片訴求的背景圖。部分老師還是在海外進行遠程創作的,史陳晨老師熬夜和他們溝通,非常辛苦,萬分感謝。
道具方面,立體書是River送給羅萬的禮物,書的內容在片尾起到類似閃回蒙太奇的作用。制作前沒有想到,兒童繪本風格的圖如此難畫,要畫出既丑又美的效果十分不容易,松弛感更是不到一定功力和心境畫不出來的東西。感謝美術老師的反復修改,也多謝上海理工大學王慧中同學的參與繪制。在制作了See You以后,我對兒童繪本畫家們更佩服了。
▼繪畫小貼士:立體書繪本肌理
?體書??想要實現?童涂顏?不均勻的肌理,可以使?對??疊?。例如,最后需要的畫?顏?是深藍?,就先刷個亮橘?之類的顏?打底,然后?細線反復繪制疊加之類肌理豐富的筆刷吸取藍顏?蓋到橘??上?,并且刻意漏些縫隙。注意,如果底下墊的是相近的顏?,肌理就不會明顯了。
中期制作
左:概念設計 右:成片
概念設計
成片
中期制作的功臣除了 方圓動畫 外,還有莉莉絲的制片沈啟慧,日程管理、艱難的交涉溝通她都能麻利搞定,還能同時管理數個項目。
在表演設計的溝通方面,我在上海理工大學的夏天同學的幫助下,選了一些我認為不是很好理解的鏡頭,拍攝了一些參考視頻,方便原畫師們理解。實際開始制作時,原畫師們會提出更多需要詮釋得更清晰些的鏡頭,于是我和莉莉絲同事一起補拍了很多參考視頻,有些是表演參考視頻,原畫師根據參考視頻理解意圖后,會自行設計一些表演,另外也有鏡頭運動方式的說明。
老鼠鏡頭參考視頻中我的驚人演技的展現!!:
第一次看到River的臉的鏡頭,用概念設計+說明運鏡方式的參考視頻的方式來解釋預期的鏡頭效果。謎之木頭傾情出演River:
對背景美術畫師完成的稿件進行反饋的方式多樣,包括口述、文字批注、繪畫修改。有時用文字描述修改方向會比較困難,便選擇直接修改畫面的方式、輔以文字說明,以便畫師理解修改意圖,并應用在后面鏡頭的繪制上。
修改畫作的動機包括:造型的合理與統一,美感,劇情上的表達。早期磨合雖然比較耗費時間,隨著制作的推進,畫師對項目愈發理解,制作愈發順利。這里分享一些制作溝通過程中產生的繪畫小貼士~
▼繪畫小貼士:色塊的切形思路
▼繪畫小貼士:局部放大畫面后的細化思路
▲這張圖放大后,我們可以發現:
1)原本小圖笑盈盈的氛圍主要是靠嘴營造的,構圖集中在雙眼后,顯得比較陰森,因此需要在眼睛的細節上找回親和的感覺,解決方式是讓下瞼往上彎。
2)原放大圖為了豐富顏色增加了偏綠的顏色,并且有種銳化濾鏡的效果,都同樣使得仙靈看起來比較陰森。修改時,加入黃昏的暖色,并且改得筆觸柔和一些。
3)原放大圖顯得信息量不夠豐富,解決方式:找大理石雕參考照片,仔細觀察照片里非常細微的冷暖色變化,加以夸張地畫出來。例如,畫面右側的眉眼陰影可以看到暖冷的很大變化,類似這樣豐富畫面信息量的細節應用到圖畫中。
4)小圖中,鼻子嘴巴、都是漫畫的處理方式,臉也是扁平的,放到大圖里,眼睛立體而鼻子嘴巴臉扁平顯得違和,因此加上適度的立體信息。加立體信息時,要小心不要刻畫過度、保持和扁平卡通風格放在一起不違和。
5)小圖中,耳朵眉毛有高低,作為小圖沒有問題,放大后問題變得比較明顯,局部放大細化時要注意修正、改善原有信息。
隱形信息:為了確保深入刻畫后,保持了片子整體平面明快的風格,可以把圖縮小檢查??s小后,應該一眼看上去比起原圖沒有增加明顯的信息量,信息量的增加應該都是“隱形”的。
▼方形的運用:
前者形狀復雜,后者由數個不同的方形組成形狀。后者在色調的過渡上:加入細微變化的顏色,但每塊顏色自身是相對平涂的方形,不會過渡成“油”的效果,保持了平面、明快的感覺。
▼繪畫小貼士:打破直線增加道具
▼繪畫小貼士:將角色移到光線未被擋住的畫面部分,以凸顯角色輪廓
后期制作
后期方面,在畫面上,一開始就決定了盡量少依賴濾鏡,在繪制、色指定階段直接把光效做到最接近最終效果的程度。如此一來,色彩的設計能夠保存最多的細膩感。實際后期的時候,一些必須的最低程度的調整還是有使用的。
音效設計方面,一些看似簡單、理所當然的解決問題方式,在設計時常常因為盲點,抓破腦袋才想到。例如第二場“雕塑”和羅萬對話時,真人River不能現身,而“仙靈”又還沒有正式登場。如何能讓觀眾誤以為羅萬在和仙靈對話,同時降低羅萬“自言自語”畫面的違和感,是面臨的很大問題。
在我的腦中,思維定勢認定了仙靈不存在,River是一個真實的人類。當意識到,初期實際上要引導觀眾去誤解,所以聲效并不需要寫實時,才想到了為仙靈說話聲添加回響效果的音效設計方案。
金幣碰觸池底發出的是鈴鐺般的夢幻悠遠的聲音,則是一開始便設計好的。在失去了仙靈后,羅萬投幣時便不再聽得到鈴聲,音效只剩沉悶的入水聲了。
音樂則是由《繪畫學徒莉莉安》《月猴》的漫畫作者馬陸編寫的,可以說她是真正的六邊形戰士了。
03
總結
參與本片的過程中總結出了哪些經驗
對我來說,他人的修改建議和意見哪些是合適的、哪些是不合適的,這方面的判斷是最難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從心理層面分清楚哪些是因為不自信而認為有道理的建議。
是否有遺憾,今后可以改進的方向
See You設計上的遺憾之處包括羅萬主觀的聽覺世界表現得不夠風格化、不夠傳神、不夠精準,很羨慕像《金屬之聲》那樣優秀的視聽語言;對于眼睛看不見的人的行為細節、心理狀態研究不夠深入;對我而言,片子節奏過快,如果能找到更簡潔地傳達故事的構架就好了。
此外,英語配音是在動畫開始之前錄完的,因此動畫的口型按照英語的繪制。在配中文、韓文語音的時候,口型沒有遇到問題,偶爾對不上的,稍微修改臺詞并配合剪輯就可以解決。日語由于表達習慣上很多句子都多出很多音節,對口型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有一個實在對不上的鏡頭甚至為它后期制作了個口型對應特供畫面。今后在日語臺詞的設計方面,需要加倍的注意。
除了學習其他導演的視聽方面的技能,交流方面的方法也是需要學習的。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大衛芬奇曾經在訪談里面說過,只要足夠有說服力,包括資方在內的合作方都是愿意選擇更好的制作方式的,因此需要創作者有足夠的溝通技能。這方面,我也還要繼續努力。
最后,動畫是勞動密集的團隊工作,本次的分享僅僅覆蓋了我負責的工作的部分,只是全片工作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多莉莉絲的、方圓動畫的老師們的出色工作才有了觀眾們最后看到的成片,感謝老師們付出的心血。
— 點擊圖片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宇野常寬成名作,解剖新世紀二次元的時代精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