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日前,北京卡賓滑雪體育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卡賓滑雪”)因違反股轉系統相關規定,被強制摘牌退市,并于2025年2月27日退出新三板。
中國冰雪產業十年,冰雪經濟即將破萬億級規模,至今難誕生一家上市公司。到底是什么阻礙了中國冰雪產業在資本市場的發展?
高度依賴重資產投入與季節性消費的冰雪產業,仍然處于國家政策的創新期和紅利期,但資本市場需要構建更適配冰雪產業的融資通道,持續挖掘和釋放政策創新空間。
卡賓滑雪:“中國滑雪第一股”黯然退場
2月27日,被稱為“中國滑雪產業第一股”的卡賓滑雪正式終止新三板掛牌。這家曾以“一站式滑雪服務”引領行業的企業,因未能在與主辦券商解除持續督導協議后3個月內,未再與其他主辦券商簽署持續督導協議,退出資本市場。
顯然,這是卡賓滑雪有意為之。但也是卡賓滑雪不得已而為之。
2016年8月,卡賓滑雪掛牌新三板后,卡賓滑雪憑借覆蓋滑雪場設計、設備制造、運營管理以及雪場升級改造的全產業鏈模式,迅速成為國內超50%滑雪場的服務商,并推動滑雪設備國產化率達98%。
2017年11月,卡賓滑雪完成新一輪融資,以39.82元/股的價格,獲得北京國華高科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華高科”)和凱興睿進兩只私募基金的投資,共計約6200.28萬元。
實際上,這是一筆遲到的融資。
一年前,卡賓滑雪發布的融資方案是:發行價73元/股,計劃募集資金4800萬元。經過一年的拉扯,卡賓滑雪的估值被下調,但融資需求變大。因為對于流動性資金的需求,已成為卡賓滑雪刻不容緩的事情。
2017年,是卡賓滑雪的巔峰時刻,既完成了融資,規模也達到了歷史新高。卡賓滑雪實現營收1.79億元,同比增長19.70%,凈利潤2114.25萬元,同比增長51.89%。
但卡賓滑雪很快就迎來了“寒冬”。接下來數年間,卡賓滑雪的業績持續下滑。甚至提出“活下來、有質量地活下來”的發展目標。2019年至2021年,卡賓滑雪連續虧損,虧損分別為2604.56萬元、3994.58萬元和2945.22萬元。
對于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卡賓滑雪將其歸結為:主要是經濟形勢下滑所致,投資、消費增速回落。由于全行業資金面的緊張,冰雪產業上下游均縮減預算,調整投資建設方案和計劃,特別是新建雪場數量減少。
2022年,期盼已久的北京冬奧會終于開幕了。卡賓滑雪也有了新的轉機。2022年,卡賓滑雪實現營收6185.13萬元,同比增長286.19%,凈利潤41.72萬元,扭虧為盈。但現實情況是,卡賓滑雪的虧損已經超過實收股本三分之一,未分配利潤為-6110.56萬元。
顯然,這只是曇花一現。2023年,卡賓滑雪又陷入虧損和規模下滑的深淵。作為卡賓滑雪持續督導券商的國投證券率先發難,由于卡賓滑雪已經連續三年沒有按照約定向其支付督導費用,遂決定單方面終止合作。
此時,卡賓滑雪也已經無暇顧及券商。對卡賓滑雪而言,更大的危機已經來臨,實控人持有的18.66%的股份被司法凍結,期限為三年。2024年7月,實控人又因與投資對賭協議糾紛,導致又有5.53%的股份被凍結。
內外交困的卡賓滑雪或許也沒想到,最終會因為沒有主辦券商承接持續督導工作而被強制退市。
面對危機,投資者也是各懷心思。眼看數千萬的投資即將打水漂,作為投資者的國華高科提出補充兩條修改公司章程的議案:一是掛牌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應在公司終止掛牌之日起3個月內以不低于成本價的價格現金回購或撮合第三方以不低于成本價的價格現金收購投資者所持全部公司股份。二是終止掛牌前,股東可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公司進行審計。
顯然,國華高科的小心思沒有被認可,在2024年11月,卡賓滑雪召開的股東大會上被實控人否決。
?攝圖網
資本市場的“雪道”為何難行?
回顧卡賓滑雪發展歷程,其崛起、落寞與冬奧紅利密不可分。
2014年,國務院等部委聯合印發《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指出:抓好潛力產業,以冰雪運動等特色為突破口,促進健身休閑項目的普及和提高。制定冰雪運動規劃,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建設一批冰雪運動場地,促進冰雪運動繁榮發展,形成新的體育消費熱點。由此,一場持續十年,轟轟烈烈的冰雪運動拉開了大幕。
2015年,北京聯合張家口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國家由此提出:借著冬奧會的契機,帶動3億人參加冰雪運動的目標。相關機構甚至預測,此次冬奧會所涉及的冰雪運動及關聯產業收入有望達到6000億元以上。
緊接著,國家體育總局出臺《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年)》明確:到2022年,全國滑冰館數量不少于650座,其中新建不少于500座;滑雪場數量達到800座、雪道面積達到10,000萬平方米、雪道長度達到3,500千米,其中新建滑雪場不少于240座、雪道面積不少于7,000萬平方米、雪道長度不少于2,500米。
類似卡賓滑雪的企業,進入大干特干的冰雪賽道,曾一度樂觀地認為在規劃期間,每年將新增約70~100座雪場,到2022年達到1000~1200座。
不可否認,北京冬奧會確實給中國冰雪產業帶來了長足發展。但北京冬奧會后的外溢效應很快就被疫情和經濟形勢等內外部環境所吞噬。政策驅動下的冰雪產業,顯然并未得到資本的持續青睞。再加之,卡賓滑雪所在的新三板場外市場流動性不足,融資能力有限,交易方式單一,市值與交易量長期低迷。
卡賓滑雪的命運,折射出中國滑雪產業的深層矛盾。滑雪產業高度依賴重資產投入與季節性消費。行業普遍面臨“三高”難題:高建設成本、高運營維護費用、高市場波動風險。即便是萬科旗下的松花湖度假區,也需通過發行ABS(資產支持證券)緩解資金壓力。雖然卡賓滑雪構建了全產業鏈閉環,卻未能形成協同效應,也就無法轉化為持續盈利點。“北冰南展”戰略下,南方冰雪消費需求增長顯著,但南方滑雪場建設成本更高。
?攝圖網
冰雪產業的“第二曲線”在哪里?
冰雪產業的前途是光明的。
2024年11月,國務院《關于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30年冰雪經濟總規模將達1.5萬億元,冰雪消費成為擴大內需重要增長點,建成一批冰雪運動和冰雪旅游高質量目的地。
目前,冰雪產業仍處于國家制定政策的創新期和紅利期,但由于市場與政策的結合還沒有到位,政策創新空間潛力巨大。對雪場而言,如何引導地方銀行機構以支持滑雪場建設為著力點,多元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探索以滑雪度假區內的酒店物業等作為底層資產,政府或國資作為擔保,推出多項資產支持證券化信用增級措施,探索發行滑雪度假區不動產信托基金(REITs)?如何鼓勵冰雪資源豐富的市縣出臺專門針對雪場用地政策,著力解決當前滑雪場突出的用地確權問題?
當前,滑雪場資金回流的底層邏輯依然是出售滑雪場周邊配套物業。顯然,在當前經濟大環境下靠房地產實現資金回流的難度增加了。對此,冰雪產業的發展應積極探索從依賴門票經濟向拓展冰雪產業經濟轉變,通過延長產業鏈促進產業快速發展。如打造冰雪演藝項目、研發冰雪文創產品、引進或支持冰雪裝備制造企業,培育國產冰雪裝備制造企業及品牌、重視冰雪培訓教育、冰雪賽事舉辦等。
總之,卡賓滑雪的摘牌并非終點,而是中國滑雪產業資本化進程的警示牌。當情勢發生變化,企業需從“冬奧概念”轉向“可持續商業模式”,資本市場則需構建更適配冰雪產業的融資通道,或許是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冰雪專板,亦或是REITs在滑雪度假區的應用。
(梁青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平臺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