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與益生菌之間的關系是近年來醫學和營養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失衡可能與慢性的進展和并發癥相關,而益生菌可能通過調節腸道微生態、減少尿毒癥毒素、緩解炎癥反應等機制對腎病患者產生潛在益處。
如果你經常腹瀉、拉肚子,感到腸胃不暢,這個新的研究方向或許會對你有幫助。
每個人的腸道內生活著數以億計的微生物,包括500~1 000個細菌物種,在營養供給、調節代謝和支持免疫功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由于腎病進展、長期吃藥、飲食限制等原因,許多慢性腎病患者存在腸道菌群紊亂的問題,不僅導致各種胃腸道不適、過敏反應增加等問題,還會加速腎功能衰退。
研究表明,一些特定菌株的益生菌制劑可以調節腎友腸道菌群,減少毒素,改善胃腸道癥狀和炎性反應,從而延緩腎病進展,改善慢性腎病并發癥等。
發表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的一項臨床研究(圖1),招募了慢性腎病3-5期且未透析的患者,共38名患者完成了研究,他們平均基線腎功能為30.16±16.52 mL/min/1.73 m2。
每天早晚餐后使用25億CFU的特定益生菌,治療6個月后,這些患者的平均eGFR(估算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速度明顯減慢,從每月平均下降0.54(-0.18~-0.91不等)降至0.00 mL/min/1.73 m2(+0.48~-0.36不等)
參與該研究服用益生菌后,他們的血清TNF-α、IL-6、IL-18和內毒素水平均顯著降低。
腸鳴、腹脹評分、以及大便成形明顯改善,并且沒有不良反應發生。
圖1▽
這項研究顯示了特定益生菌在腎病及腸道健康領域的巨大潛力。
而該項臨床試驗所使用的菌株組合也獲得腎病相關專利,是目前少數具有腎病專利的菌株組合。
腸道菌群平衡與健康息息相關,腎友腸道菌群的平衡被打破,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多并且優勢菌群更加明顯,就會導致腸源性尿毒癥毒素蓄積。
這些腸源性尿毒癥毒素和條件致病菌進入血液循環,誘導全身性微炎癥反應,增加腎病進展、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的風險。
腸道菌群失調還與多種代謝性疾病息息相關,如肥胖、2型糖尿病等,這些也會間接影響我們的腎臟。
所以,重建腎病患者的腸道微生態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近些年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調節腸道菌群的主要方法有益生菌制劑(微生態制劑)、糞便移植、飲食干預等(如下圖)。
其中,益生菌制劑成本較低,使用方便,且患者容易接受,已經成為慢性腎病的輔助治療方法。
除了特定菌株外,胃液對益生菌的影響也非常重要,應用膠囊治療比單純凍干菌粉的方式能夠更顯著地降低血清尿毒癥毒素水平。益生菌與益生元(益生菌的食物)的結合比單一使用更能夠促進益生菌的增殖。
并不是所有益生菌都可以改善腎友的腸道菌群失調,不同的益生菌組合,針對改善的方向不同。
選益生菌還是要注意選菌株,是否有相應的臨床研究,以及起效量。
想咨詢益生菌的小伙伴,可以添加下方我們工作人員的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