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局勢又有新動向!澤連斯基一改此前與特朗普“拍桌子”的強硬姿態,突然放軟身段,公開喊話“愿在任何時間、以任何方便的方式”簽署美烏礦產協議。
這出戲碼背后,到底是烏克蘭扛不住美國壓力,還是澤連斯基在下一盤大棋?
俄羅斯方面也沒閑著,克里姆林宮直接放話,點破這場鬧劇的深層邏輯。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看看這場大國博弈里的明爭暗斗。
澤連斯基“急轉彎”背后有玄機;前幾天還在白宮和特朗普當面互嗆的澤連斯基,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變。
3月4日他公開表態,不僅對美烏礦產協議敞開大門,還主動向俄羅斯拋出橄欖枝,提議雙方先停火換俘虜。這波操作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但仔細琢磨其實有跡可循。
要知道,那份被擱置的礦產協議可不是什么“平等條約”。按協議內容,烏克蘭得把未來50年的礦產收入一半充公給美烏共同基金。
有數據算過賬,按烏克蘭現在的資源收入,光還美國要的5000億美元就得花63年。
這么苛刻的條件,澤連斯基之前硬扛著不簽,結果美國直接斷了軍援,連“星鏈”衛星服務都威脅要掐斷。如今松口,怕是扛不住家里揭不開鍋了。
不過澤連斯基嘴上說得漂亮,把礦產協議包裝成“安全保障的一部分”,還拉著歐洲多國領導人站臺。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歐盟那份礦產合作協議也不是省油的燈,烏克蘭這是前有狼后有虎,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美國“胡蘿卜加大棒”玩得溜;美國副總統萬斯最新表態把話挑明了:烏克蘭想恢復軍援,必須“坐到談判桌前”簽協議。這話里話外透著美式霸權邏輯——拿槍頂著別人腦袋談生意。
特朗普更直白,聲稱要“拿回自己的錢”,連協議文本都懶得遮掩,直接把烏克蘭自然資源列為“貨幣化資產”。
看看美國開出的條件:烏克蘭出資源,美國出“金融工具”,基金投資還得優先重建項目。聽著像是雙贏,實則把烏克蘭經濟命脈捏得死死的。
協議里關于“安全保障”的條款更是個笑話,第10條就一句輕飄飄的“支持烏克蘭努力”,連具體承諾都沒有。難怪俄方嘲諷澤連斯基“外交能力匱乏”,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俄羅斯冷眼看戲出重拳;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一針見血:美國斷供武器反倒可能逼烏克蘭走向談判桌。
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俄軍最近加大攻勢,一天攔截近百架無人機,專打烏軍彈藥庫和電子戰設施。戰場壓力加上美國斷糧,澤連斯基的“和平倡議”更像是緩兵之計。
俄羅斯手里還攥著張王牌——普京早就放話可以和美方做礦產生意,自家稀土儲量比烏克蘭還豐富。
這招釜底抽薪玩得妙,既分化了美烏合作,又給歐洲提了個醒:跟風美國搶資源,不如直接找貨源更穩的賣家。
歐洲的算盤與烏克蘭的困局;澤連斯基雖然嘴上說得到歐洲力挺,但法國防長早被曝出在談烏克蘭礦產合作,德國也在謀劃防務資金。
這些歐洲國家表面喊支持,背地里打的都是資源主意。烏克蘭現在就像塊肥肉,誰都想咬一口,可澤連斯基還指望用這些“戰略優勢資源”換安全承諾,實在有些天真。
更諷刺的是,美國自己都開始打退堂鼓。特朗普政府把礦產協議和俄烏和平協議掛鉤,擺明要把烏克蘭當談判籌碼。
澤連斯基提議“加入北約就辭職”,反而被特朗普懟回去“趁早忘掉北約夢”。這場面,活脫脫像極了被人用完即棄的棋子。
局勢走向何方?眼下這盤棋,烏克蘭已然淪為大國博弈的角斗場。澤連斯基的“態度驟變”,不過是弱國外交的無奈選擇。
美國要的是真金白銀的資源回報,俄羅斯等著看對手內訌,歐洲盤算著分一杯羹。至于烏克蘭老百姓,還得在戰火與債務中煎熬。
佩斯科夫說得透徹:想真正結束沖突,得先讓澤連斯基“改變立場”。
但看看基輔當局的選擇,寧愿抵押國家未來50年的資源收益,也不愿直面和平談判的核心問題。這種飲鴆止渴的“合作協議”,恐怕只會把烏克蘭推向更深的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