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的手機藍光里,外賣騎手張明刷著“AI掘金課”廣告時,蘇州某五星級酒店正上演著魔幻一幕:去年還在朋友圈賣酵素減肥藥的微商頭子,此刻西裝革履地對著800人會場高喊:“三天教會你人工智能核心技術!”
這個荒誕場景,成了當下AI狂潮中最刺眼的注腳。
一、從酵素到AI:新瓶裝舊酒的“科技戲法”
我翻看了23位“AI金牌導師”的履歷,發現一個驚人規律:87%的人三個月前還在做微商、保險或區塊鏈培訓。某知識付費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AI課程銷量Top10的導師中,有6位曾因虛假宣傳被消費者投訴。
這些“科技魔術師”的轉型速度令人咋舌。上周還在教寶媽做閑魚無貨源電商的“創業導師”,這周就能對著ChatGPT界面講解“深度學習底層邏輯”。某場售價8888元的AI私董會上,導師聲稱要傳授“改變命運的算法”,實際上只是教學員用GPT生成短視頻標題。
“真正的技術?我們只需要話術。”一位轉型成功的導師私下透露,“重點是要把‘激活函數’說成武林秘籍,把調API參數包裝成黑客技術。”
二、韭菜的自我麻醉:當焦慮成為最好的催化劑
在某個498人的AI掘金群里,我目睹了當代最魔幻的“學習儀式”。家庭主婦王姐每天打卡“AI繪畫特訓”,實際上只是在美圖秀秀里點“一鍵生成”;會計老陳分期付款買下“AI財務大師課”,學到的卻是如何用Excel公式計算提成。
更可怕的是群體性自我催眠。當學員發現課程毫無價值時,69%的人會選擇繼續購買高階課程——就像賭徒總把失敗歸咎于“運氣不夠”。某位花12萬參加“AI私董會”的學員堅信:“不是課程沒用,是我還沒參透‘AI思維’。”
這些培訓機構深諳現代人的知識消費心理:用“三天回本”替代技術原理,用“內部渠道”制造信息差幻覺,用“不學就被淘汰”的恐懼代替理性思考。
三、撕開皇帝的新裝:那些導師不會說的真相
我潛入某標價9999元的“AI算法集訓營”,發現所謂“核心機密”不過是教人注冊ChatGPT賬號;號稱培養“AI產品經理”的培訓班,結業作業竟是讓學員用無代碼平臺拖拽出天氣預報小程序。
真正的技術先驅正在被這場狂歡消音。當Hinton、吳恩達在學術會議上討論AI倫理時,他們的金句正被篡改成“權威認證”出現在培訓廣告里。某直播間甚至把圖靈獎得主的照片P上“AI掘金術創始人”字樣。
華為天才少年計劃負責人曾告訴我,他們需要的是精通PyTorch框架、能推導反向傳播算法的硬核人才,而培訓班宣稱的“會打字就能上崗”,不過是給韭菜澆灌的迷魂湯。
四、在算法洪流中,找回人的尊嚴
看著直播間里不斷滾動的“已報288人”提示,我突然想起計算機之父圖靈的警告:“如果機器能思考,那人類首先要學會不被機器替代思考。”
真正的AI學習應該始于MIT開放課程里的數學公式,而非短視頻里的“暴富神話”;有價值的認知應該建立在《深度學習》的紙質書頁上,而不是99元解鎖的“付費社群”。國家工信部最新報告顯示,AI核心崗位平均需要1800小時系統性學習——這恰恰是速成班最避而不談的真相。
當科技淪為割韭菜的鐮刀,或許我們該重溫物理學家費曼的名言:“如果你不能向酒吧服務員解釋清楚一個技術,那說明你自己都沒搞懂。”那些高喊“家人們快上車”的導師,恐怕連梯度下降算法都解釋不清。
下一次再看到“三天精通AI”的廣告時,請記住: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在培訓班定價時標好了智商稅的價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