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披露了2024年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雖然少數數據看起來不是那么靠譜。
比如網友們非常熱衷于解讀出生人口數量的減少,但他們很少關心,一個人從出生到成長為牛馬,需要至少20年時間。
你知道20年前的中國,和如今的中國,區別有多大嗎?何況是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通用型人工智能開始普及的20年之后,或許那是一個超乎我們想象的未來。
從這點看,出生人口減少的影響,似乎也沒有那么大。
也有網友說,要遏制35歲求職難現象。也有很多網友親身經歷了:35以后,愿意給offer的企業似乎很少了。
掌握話語權的那幫人甚至說,35歲如果還沒有功成名就,你這一生,大概率是要廢了。
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轉型,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能夠按照上下班,于很多人而言,越來越可望而不可及。
這是正常的現象,畢竟以服務業為主的國家,大概率不會擁有那么多穩定的工作崗位。
更多人將不再從事打螺絲這類1號就知道30號在做什么的工作,而是從事外賣、保潔、維修這類客戶隨時上門、得隨叫隨到的工作。
這種大趨勢之下,能夠提供高價值的企業,仍然愿意錄用更年輕的勞動力,而不是一會要喝水、一會要上廁所的大齡勞動力。
事實上,我國年輕勞動力的數量,可能遠不如網友們所想象的那樣:沒有年輕勞動力,所以勞動力的價格更高,所以我們會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統計模型顯示,35歲以下的年輕勞動力,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與現在維持在相對平衡的數量上。于大齡勞動力而言,這是一個令人絕望的消息。
不僅如此,按照國際通用標準,我國實際擁有的勞動數量,達到了驚人的10億人,哪怕在生育意愿急劇下滑的今天,這種現狀也沒有多大改觀。
2024年,全國14億人口中,大約9.6億年齡在15歲-65歲區間,所占比例為68.6%。
這一比例,與1999年以前相當。
在最近一個出生人口高峰之后,這一比例在未來幾年,仍有持續上升的可能,即全國每三個人,就有兩個人是勞動力的現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
如果要說有所改變,那就是年輕勞動力,比如30歲或35歲以下勞動力的數量有所減少。對于能夠提供高薪的企業而言,35歲以下仍將是其毫不動搖的招聘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