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9日,許世友的70大壽是在南疆廣州城度過的。許世友是不講究祝壽的,原因很簡單,毛主席早在西柏坡就做出"六不規定 ",一、不祝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馬恩列斯并列。
在毛主席接見許世友談話期間,充滿幽默地對許世友說:"祝壽,祝壽,不一定長壽。歷來帝王將相講究祝壽,可都是短命鬼。
許世友將軍晚年的生活是不富裕的。由于子女多,要吃的穿的多,因而做件新衣也是要認真計算的,再加上將軍平時愛喝點酒,酒錢也是從工資中支付的。好在那時一瓶茅臺才十幾塊,話說過來那時工資也不高。
有一次許光去廣州看望他的父親許世友將軍,許世友先是詢問許光奶奶的墳墓情況,接著將軍說:"我現在很想回家,看看你奶奶的墳頭,培一锨土。他老人家一生太不容易了,自古以來忠孝難兩全,我一生盡忠祖國有余,報孝老母不足啊!"許世友說到這里,竟動了感情,眼圈濕潤。
他突然風牛馬不相及地問道:"咱山里的松樹伐光了沒有?沒有。過去伐過的地方新植的松樹也有大碗口粗了。"許光回答。
說伐樹一事,那是50年代初期。許世友的家鄉地處大別山腹地,屬深山區,山高坡陡,原始林木參天,道路不通,幾乎與世隔絕。家鄉需要公路,但由于無錢維修,而部隊需要木材,無路也難運出。
在這時,許世友做了牽線"紅娘",派出一個工兵團,首先修起了公路,運出了部隊伐下的100畝紅松。這樣,部隊和家鄉各有所得。
后來,許世友又派部隊為家鄉扯起了線,通了電,結束了那種"點燈靠松明"的原始人生活。家鄉人深深地感謝著將軍,念念不忘他的恩德。
如有紅松,買它兩棵。"許世友又道。許光感到詫異:"買樹干什么?"許世友看了一眼兒子,回答:"人老了,得想后事了。爸爸今年70,和你爺爺35歲壽終相比,已是高壽了。"
許光明白了爸爸的心思,但他又想不通爸爸為啥還要土葬,于是又睜大眼睛問:"中央不是有明文規定,提倡火葬嗎?據說毛主席、朱德、劉少奇等都簽了名,是真的嗎?
"有這回事。"許世友回答,"不過,那是提倡,爸爸多了個心眼,燒死挺疼的,爸爸沒敢簽字啊。
50年代初,中央工作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會議期間有一封倡議書末尾寫道:"凡是贊成火葬辦法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請在后面簽名。凡是簽了名的,就是表示自己死后一定要實行火葬。后死者必須保證先死者實行火葬的志愿。
毛澤東第一個簽字,往后接著簽名的是彭德懷、劉少奇、周恩來、彭真、董必武、 張子意、譚震林、楊尚昆、柯慶施、陶鑄、李井泉……。
5個月后,中國共產黨在北京舉行了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參加會議的黨、政、軍領導都踴躍地在火葬倡議書上簽了字。 會議期間,剛剛被增選為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的許世友將軍, 表示自己對火葬的不理解。因是提倡,毛主席沒有首肯,也沒有批評,而是一笑了之。
彈指一揮間,幾十年過去了,遙遠的問題成了現實。許世友等于自己給自己開了個土葬綠燈。
一棵樹能花上多少錢?""許世友十分認真地向兒子。
"我也說不大清楚。"許光回答:"爸爸,是這樣吧,你不是要做棺材嗎?這個事情兒子包下啦。"
"我知道你工資不高,也不富裕嘛,錢我得出,事情你去辦。"將軍語氣十分肯定,說罷便朝兜里掏錢,半天,只掏出10元3角錢。
他嘆口氣說"我記性不好,昨天通訊員給我買了5瓶茅臺酒。""爸爸,你身體不好,要少喝酒。"兒子提醒父親。"好,今后一定不喝了,省下錢買棺木。"許世友道,"你先回去,過幾天,我讓通訊員把錢郵回去。"
許光回到大別山老家后,不到半個月,果然收到了父親從廣州郵來的50元錢。信中特意叮囑:"倘若不足,我可再郵。
許光取出錢后,心里有說不清的酸楚,淚水止不住往下流。他理解父親,更理解父親待兒的一番真情。父親一生清白,從不以權謀私,占便宜與他無緣。
后來許光回議說:父親雖身居高位,并不像人家想的那樣。 他一生廉潔奉公,兩袖清風,遇事總怕給別人添麻煩。如果說這是父親優點的話,那是他最大的優點。
許光接到錢后,認真地籌辦父親交給的"任務"。
許光要選紅松,是因為有傳說,松樹所以四季常青不怕冬,是當年唐僧取經時路過山上,急著逃避妖怪追趕,不小心被松樹枝劃破了胳膊,松樹針上沾了唐僧的血,從此它就長生不老了,講究吉利就要選紅松。
最后同行的劉鄉長和許光選中了一棵老松樹,這棵松樹像一個被遺忘的哨兵,伸著它那憂郁的頭和它那盤曲的丫枝和枝頭扇形的簇葉,周身被西北風吹得枯干龜裂,但仍不失高大挺拔。看氣勢不錯,許光上前張了張臂,量了量,樹圍三抱粗,松之高潔在于挺。這棵樹氣勢非凡,"很像老司令員",劉鄉長稱贊道。
劉鄉長對徐光說:許將軍為新中國建設舍生忘死,為家鄉人民做出很大貢獻,路是他派工兵團修的,這電也是他通的。我們家鄉人民為許將軍買棺木。
許光說:他是我的父親,我許光再窮,還掏不起50塊錢嗎?老人家的脾氣,你不是不知道。若要我許光不拿這50元錢買紅松,他不扇我的嘴巴才怪呢!許光也是實話實講。劉鄉長沉默了。
許光又道:我看是這樣,這樹屬于哪個村的,直接交給村里。不說明用途,交錢伐樹,你我都可以解脫了。
此這棵松樹伐下以后,許光請來特級木匠,精心設計,精心制作,精心雕刻,很快做成了一口上好的棺木。
許光精心設計、制作的棺木
許光一封信發到廣州,報告父親,棺木做好,請他回來驗收。
許世友看了家信很高興,寫信告訴許光說,等他打完了對越自衛反擊這一仗,只要不死就回來,若是犧牲就用這口棺材,不需要再驗收。
對越自衛還擊戰結束后,許世友由廣州到南京紫金山"稻香村"安家。許光又親自去父親那里探望,詢問父親什么時候回家?父親告訴他:軍務繁忙,等過段時間回去。
由于軍務繁忙,許世友將軍幾度許愿,幾度落空。
直到他在南京軍區總醫院逝世的時候,也沒有見到他花50元買的棺木是個什么樣子,這不能不成為他一生中一大缺憾!
許世友的兒子許光是許世友長子,和結發妻子朱錫明所生,乳名叫"黑伢",電影《閃閃的紅星》里面潘東子原型就是許光,許光是新中國第一批本科學歷的海軍軍官,許光尊重父親的決定, 放棄艦艇長的職務,回到河南新縣老家照顧祖母,許光先是在武裝部一干就是二十年,歷任參謀、科長、副部長,許光同時教育子女傳承革命精神,不要以高干子女自居。
資料來源:《許世友回憶錄》、《將帥回憶錄》、《許世友傳奇》、《許世友外傳》
碼字不易,請關注,我將持續輸出優質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