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華文化萬年史探源觀音山高峰論壇9月下旬將啟幕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萬年史探源不僅是學術界的重大課題,更是關乎民族精神傳承與文化自信提升的關鍵命題。由全國商報聯合會指導,中國商報社與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以下簡稱“東莞觀音山”)聯合主辦,中國旅游報社作為支持單位的首屆中華文化萬年史探源觀音山高峰論壇,擬于2025年9月下旬在東莞觀音山盛大啟幕。中華文化萬年史探源高峰論壇以“專業化、常態化、高端化”為目標,旨在通過多學科交叉研究,用中華大考古觀的思維勾勒中華文化萬年史的完整脈絡,為全球文明史研究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作為首屆論壇舉辦地的東莞觀音山,坐落于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占地9264.9畝,是全國首家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也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東莞觀音山森林覆蓋率達92%,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綠肺”和文旅融合的典范。
目前,首屆論壇的籌備工作已全面展開,各項任務在穩步推進。2月13日,論壇項目組成員召開中華文化萬年史探源觀音山高峰論壇工作規劃交流會議,對論壇活動進行規劃部署,各成員對論壇的工作表達了美好愿景。會議的成功召開標志著東莞觀音山站在嶄新的歷史起點,迎來全面創新的新征程,這對東莞觀音山的文化建設具有歷史性意義。
據論壇相關負責人介紹,首屆論壇主題聚焦“古氣候研究”,主要探討1.4萬年前至19世紀末氣候變遷對中華文明及人類進程的影響,如大洪水事件、新仙女木事件與人類古遺址興衰的關聯等;第二屆擬探討古人類DNA譜系;第三屆則聚焦古文字和語言(如彝文與甲骨文的關聯等)。后續還將涉及動植物馴化、古建筑技術等,通過整合系列論壇的成果,最終形成中華文化的“有機脈絡”。陳發虎院士、呂厚遠教授、楊曉燕教授、張居中教授、許宏教授、陳星燦教授、韓建業教授等權威學者的研究觀點將為論壇提供全新視角和有益的借鑒。論壇通過跨學科交叉探索,將研究視野從單一學科拓展至多元領域,盛情邀請歷史學、考古學、語言學、民俗學等多領域學科專家齊聚東莞觀音山,形成“多元學術矩陣”,力求打破學科壁壘,構建中華文化的立體框架。同時為了拓寬國際視野,組委會計劃與國際學術機構合作,推動中華文明研究與全球文明史的對話,未來或將促成歷史教科書的革新和完善。
東莞觀音山董事長黃淦波說:“文化傳承需有善念與行動?!被I辦首屆中華文化萬年史探源觀音山高峰論壇,正是這一理念的實踐。從氣候變遷到基因圖譜,從文字符號到文明遷徙,這場系列論壇或將揭示中華文明更深層的連續性,為世界呈現一個更立體、更悠久的中國故事。
“東莞觀音山將秉持更為昂揚的信念,以更高標準、秉持開放包容的廣闊胸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秉S淦波表示,東莞觀音山始終以響應國家文化戰略為核心使命,在現代化發展的宏大格局中,用心講好中國故事,全力傳播好中國聲音,讓世界真切領略中國精神的獨特魅力,奮力開創中國文化事業更加燦爛輝煌的嶄新篇章,為推動中華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綻放耀眼光芒而貢獻力量。(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