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升高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2024年《歐洲高血壓學會指南》建議:對于基線血壓≥140/90 mmHg的患者進行降壓治療,若治療耐受性良好,則推薦降壓目標為120~129/70~79 mmHg。但進一步將血壓降低至120/70 mmHg的獲益情況相關大型研究結果并不一致,因此,最佳降壓目標在臨床上仍待確認。
近日,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發表一項薈萃分析結果,表明對于心血管風險升高的患者,相比于標準降壓(收縮壓<140 mmHg),強化降壓(收縮壓<120 mmHg)與全因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發生率較低相關,但需要關注到耐受性也有所提升。
截圖來源: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研究人員檢索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圖書館建立至2024年11月收錄的相關隨機對照研究。最終該薈萃分析納入5項隨機對照研究(ACCORD試驗、BPROAD試驗、ESPRIT試驗、RESPECT試驗和SPRINT試驗),這些研究均對比了在心血管高危人群中進行標準降壓和強化降壓的療效和安全性。共涉及39434例心血管高危人群。
所有研究均報告了全因死亡率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相比于標準降壓組,強化降壓組全因死亡率顯著降低(3.9% vs. 3.4%),接受強化降壓的患者死亡風險降低了13%(RR=0.87,95%CI:0.76~0.99,P=0.03)。
▲不同研究的標準降壓組與強化降壓組的全因死亡率關系森林圖(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次要結局方面,強化降壓組也均優于標準降壓組,相比于標準降壓組,強化降壓組患者MACE、心血管疾病死亡、卒中、心梗、心衰風險分別降低了17%、27%、19%、17%和17%。
兩組次要結局發生率對比(內容來源:參考文獻[1])
此外,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老年/非老年)、不同糖尿病病史、不同心血管疾病史等亞組中均觀察到強化降壓帶來的類似獲益。
安全性方面,相比于標準降壓組,強化降壓組低血壓(0.3% vs. 0.7%,P=0.02)、暈厥(0.5% vs. 0.8%,P=0.01)、急性腎損傷(0.6% vs. 1.1%,P<0.001)、電解質紊亂(5.0% vs. 6.3%,P<0.001)的發生率均更高。兩組的心率失常發生率相似(1.1% vs. 1.3%,P=0.19)。
文章指出,盡管本次薈萃分析納入的幾項大型隨機對照試驗目的均為確定理想血壓值,但由于臨床結局并不一致,因此對于心血管風險增加的患者最佳血壓閾值仍存爭議。此外,本次分析比較了收縮壓<140 mmHg和<120 mmHg的療效和安全性,但目前尚無對比收縮壓<130 mmHg和<120 mmHg的相關研究,這有待進一步明確。就本次研究結果來看,對于心血管風險增加的患者,相比于收縮壓<140 mmHg的標準降壓,收縮壓<120 mmHg的強化降壓目標與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MACE、心梗、卒中和心衰發生風險降低有關,但需要警惕低血壓、暈厥、急性腎損傷和電解質紊亂的發生。
參考資料:
[1]Bergmann F, Prager M, Pracher L, et 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targets below 120 mm Hg are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J Intern Med. 2025 Mar 5. doi: 10.1111/joim.20078.
來源 | 醫學新視點
撰文 |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
編輯 | 木白
版權說明:梅斯醫學(MedSci)是國內領先的醫學科研與學術服務平臺,致力于醫療質量的改進,為臨床實踐提供智慧、精準的決策支持,讓醫生與患者受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